南充市二〇一七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共14分,每小题2分) 1.D(A.省xǐng B.汲jí C.藉jiè) 2.D(A.鹊——雀B.事——是 循——寻C.志——致 娇——骄 治——制) 3.C(“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笑。) 4. B(A.“回响”与“情谊”搭配不当;C.“超过”与“以上”重复;D.缺少主语 ) 5. A( “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 6.A(《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7.C(应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归、禽鸟乐)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8.D 9.D 10.C(应为:在“豆腐上打铁”) 三、(共18分) 11.(8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2)带月荷锄归(3)对影成三人(4)锦江春色来天地 (5)波上寒烟翠(6)峰峦如聚(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每空1分,错、漏、添字或语序混乱,该空不得分) 12.(6分)(1)BE(B.江风和暖,船行平稳而快速。E.诗中没有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厌倦”)(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新生事物都必须从陈旧的母体中脱胎而出。(或:日月流转,岁月更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的生机。)(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13.(4分)示例一“反对(或不需要)。”成长守护平台“实际上是监视学生玩游戏,对学生不信任。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培养自制力,而不是“一键禁止”。 示例二:赞成(或需要)。中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容易沉迷网络,需要外力严格要求。“成长守护平台”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真正守护着学生的成长。 (围绕“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有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观点1分,理由3分。) 四、(共32分) (一)(12分) 14.(4分)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 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 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⑤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每点1分,答出4点,意思相近即可) 15.(3分) ①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 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 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 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每点1分,答出3点,意思相近即可,没有结合文章内容,酌情扣分) 16.(2分)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 ②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7.(3分)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8分) 18.(3分)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1分)作用:用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时区分“见”与“望”的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2分,举例概括我1分,观点1分) 19.(3分)放在第⑤段。(1分)孟子的这句话指出了读书要关于分析、大胆质疑,(1分)与第⑤段“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收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观点一致。(1分) 20.(2分) ①肖完全相信从书中得来的理论,要用客观事实加以检验。②一旦发现书本理论与客观现实不符,要大胆摒弃。③要在质疑、批判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正确理论。(每点1分,答出2点,意思相近即可) (三)(12分) 21.(6分,每小题1分) (1)确实(2)拜访(3)推测,估计(4)因此(5)担任,做(6)于是,就 22.(4分,每句2分) (1)(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莫之许”宾语前置句式0.5分,“许”0.5分,句意1分) (2)祁黄羊的旖,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确,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论”“仇”各0.5分,句意1分) 23.(2分) 同:都信任,重用人才。(1分) 异:刘备更渴求得到人才,更礼贤下士;晋平公更知人善任。(1分)(意思相近即可给满分)附:课外文言文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