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8-16 17:07
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生”有一个中间环节是“气”,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二气交感诞育万物,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伸、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无不是阴阳相生的体现。
“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太极图示”。宋初周敦颐所谓“太极而无极”,即指太极无边无极,无所不在。“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圆形艺术思维使得艺术极富张力,如汉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
线型的艺术特征是“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根据宗白华的论述,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而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空间的艺术。线型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时间之美,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清明上河图》在动态的多点透视中呈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完整的风情画面;书法是时间之流中笔的生命之舞,最能反映线性艺术的特点。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传统的“生生美学”及其艺术呈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与审美方式,是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与美学。它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特别是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当代美学,对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2018年1月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天人关系的理解与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决定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B.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最终这一规律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C.“太极图式”既描述了生命的形态,也呈现了“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
D.中国古代传统书画,通过线型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审美的民族差异性,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基本特点。
B.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论证了美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C.为了论述“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文章先引述再阐释,最后举例,条理清晰。
D.末段强调了“生生美学”对当代美学和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写作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迥然不同,是因为中西方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
B.不能理解“生生美学”的内涵,就难以感受中国传统书画和戏曲等艺术的魅力。
C.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
D.“生生美学”因为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
1.【理解分析】(3分)C(A项,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不能决定“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 B项,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并不是由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发展而来。 D项,中国古代传统书画并没有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2.【论证分析】(3分)B(文章并没有举出西方艺术的具体事例。)
3.【分析推断】(3分)C(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不一定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