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庄词媚 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史上有评论家对诗词的风格进行了总结,形成了“诗庄词媚”之说。所谓“诗庄”,取字面意思就是说诗歌大都庄肃严整;“词媚”就是指词相对婉约媚气。这种说法看似简单而概括,实则一语道破诗与词的风格之异。那么“诗庄词媚”之说产生的原因何在呢? 近体诗发展以来,人们在写诗时,必须遵从严格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写出来的诗也就带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词则不然。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词牌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并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如此看来,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构成了“诗庄词媚”说法的一部分。 唐代科举取士需要考诗赋,这也决定了作诗的严肃性。才子文人们需凭一手好的诗作来获取官位,内容上自然也不能放松要求,多是追求功业、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而落榜失意的人写诗,就是为了感慨身世,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情了。诗也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尚书•尧典》中有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而词一直被人们称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淫滥郑声”,它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依靠风尘女子来传播,多被唱作艳曲。词中的女性形象也占了很大部分,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题材上,词以言情为主,欧阳炯《花间集序》中写:“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可见,“用助妖娆之态”的词自然不能脱离“媚”这一形容词了。有人说,“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寓形于风花雪月之中”。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也解释了“诗庄词媚”这一观点。 在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中,诗歌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诗经》开始,人们便强调“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等需严格遵守的戒条,孔子、荀子等儒家巨匠也阐释过“诗言志”这一中心命题。经过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洗礼,诗歌始终遵循着“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起着教化作用。相对而言,词并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一直以通俗文学、娱乐大众的身份存在并流传,正如张炎《词源》云:“簸风弄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人们说“诗庄词媚”,这对诗词的风格来讲固然是个大方向,但历史上也存在着诗“媚”词“庄”的现象。诗也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我国的诗也存在着很多男女情爱之作,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名句。此外,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也充分体现出诗歌的美感。另一方面,自古以来词的题材和体裁多种多样,其中不乏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词派,《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名篇,都体现了庞大的气势和远大的抱负,这又是词“庄”的重要体现。 “诗庄词媚”,诗重庄肃蕴敛、雅正刚挺,词尚谐婉有致、豁朗纤艳,二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可谓“并蒂花开一树香”,它们不仅成为中华文化永远的经典,而且也构成世界叹为观止的永恒遗存。 (摘编自于溟跃《也谈“诗庄词媚”》,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原文所论“诗庄词媚”现象的一项是 A. 同是写离别,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柳永却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 同是写思乡,李白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而周邦彦却说“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C. 同样是写愁,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而李清照却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 同样是写江,张若虚说“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苏轼却说“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 与诗相比,词没有固定的平仄和字数要求,形式自由,这和词是音乐性的歌曲,是当时被人们传唱的流行歌曲以及词牌的多种多样有关系。 B. “诗庄词媚”的说法只是相对的,历史上也存在诗“媚”词“庄”的现象,比如诗歌中也存在着大量写男女情爱的作品,而词中也有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词作。 C. “词植根于教坊歌女之口,扬声于雕栏玉砌之间”,因此词中都是女性形象 ,包括符号化的美女、思妇、甚至女强人等等。 D. 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具有教化的功能,“经夫妻,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相比之下,词没有历史的规定和局限,更具有通俗性和娱乐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是人们言志的一种常用手段,如追求功业,表达政治抱负,感慨身世,抒发怀才不遇之情等,而在豪放派出现以前,词并未表现出“庄”的一面。 B. 词一直被人们称为“淫滥郑声”,这是由于词一般用于娱乐场所的助兴,并依靠风尘女子传播,多被唱作艳曲,所以不登大雅之堂。 C. 诗歌自身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特性,诗歌里也存在许多男女情爱之作,这些都反映了诗有“美”的一面,也有“媚”的一面。 D. 纵观全篇,“诗庄词媚”的风格和诗词的格式、用途及历史等因素有关。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诗与词的风格各不相同,却并无高下之分。 参考答案 1.D 2.C 3.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