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师 赤子情深 苏鸿熙1915年出生在战乱的旧中国。1949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苏鸿熙等4位南大医生赴美留学。年后传来的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他深切地感到:自己要抓紧一切机会学习西方医学前沿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回去建设新中国。“客轮载我赤子情,祖国恩情心中驻。借此小诗明鸿志,学成归来酬故土。”这首写于客轮上的小诗表明了他的心志。 留美期间,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是苏鸿熙的研究项目之一。为掌握此项技术,苏鸿熙多次到开展该项手术的医院观摩,写下大量心得笔记。逐渐掌握了这项当时世界上心外科最前沿的尖端技术。1956年,在美国完成进修的苏鸿熙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不顾美国当局的威胁利诱,带着美国妻子辗转6国,历时52天,行程近10万里,回到祖国怀抱,全身心投入新中国的医学事业。 1958年6月26日,是苏鸿熙百年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日子。那一天,他开展了一项风险高、难度大的体外循环手术。尽管过程险象环生,但他最终成功地为一名6岁儿童进行了首例此种手术。当时中国的西医总体水平落后,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功,使心外科成为新中国最早进入世界医学先进水平的一个领域。1963年,苏鸿熙还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人造血管进行主动脉——颈动脉搭桥术。此后,他始终关注心内直视手术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在多项心外科领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如今,全国已有600多家医院可以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每年救治几十万名患者。 据与苏鸿熙共事过的医生回忆,即使半夜来了病人,他都会跑步从家里赶到现场。有一次着急,还跑掉了一只鞋。当同事打趣称他做了一回“赤脚医生”时,苏鸿熙却笑言,“只做了半个赤脚医生”。凡是他手术的病人,都要亲自守候48小时,直到度过危险期;苏鸿熙趴着数接尿瓶刻度的故事也被后辈们立为榜样。为了准确了解瓶中的尿量,年近六旬、身高1.8米的苏老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让目光平视液面的凹线,然后数瓶子上的刻度。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 苏鸿熙教学是出了名的严苛。做他的学生,没有强大的内心很难“过关”。但很多人都知道,苏鸿熙对学生的严厉,出自他的诚心。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苏鸿熙就意识到中外医学交流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为鼓励年轻人学好英语,了解国际心外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苏鸿熙在总医院创办了“马路英语班”。每天早上6点,苏老带着青年医生们边散步边学英语,风雨无阻。从半个多世纪前苏鸿熙远渡重洋“学成归来酬故土”,到如今鼓励青年才俊“走出去”交流学习,师者谆谆,“我的中国心”旋律没有尾声…… (摘编自2016年12月16日《经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苏鸿熙:(1915-),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1949年赴美国留学。曾任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在心血管外科学领域有多项开拓性贡献,是我国心血管外科学开拓者之一。曾被原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百度百科) ②苏鸿熙的学生朱朗标回忆说,苏主任对在实验过程中死亡的实验犬旋即埋掉一事态度严厉。他一声令下:“赶快挖出来解剖!”从此,大家彻底明白,苏鸿熙制定的规章制度是丝毫不能走样的。仅半年多时间,研究组就使实验动物的长期存活率达到75%以上,为体外循环手术安全过渡到临床奠定了基础。(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美留学期间,为尽快掌握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尖端医学技术,苏鸿熙多次现场观摩并写了大量心得笔记。 B.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鸿熙的两次开创性手术实践,不但给万千患者带来了福音,而且使新中国的心外科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C.苏鸿熙没有“名医”的架子,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他耐心细致,亲力亲为的作风影响了周围的人。 D.苏鸿熙的很多学生在医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离不开他既“严”又“诚”的谆谆教诲。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他“学成归来酬故土”的爱国精神。 5.苏鸿熙在医学领域为什么能取得开创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6.苏鸿熙被评为“一代名师”并不仅仅是因为医术的精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4.(3分)B 【解析】“使新中国的心外科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是1958年的首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 5.(4分)①求知欲强,刻苦钻研。 ②不惧风险,勇于实践。 ③聚焦前沿,开拓进取。 ④一丝不苟,科学实验。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给4分) 6.(5分)①学医报国的赤子之心。苏鸿熙从不顾威胁利诱,辗转万里回国到将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医学事业,都源自他“学成归来酬故土”的报国志向和家国情怀。 ②作为我国心脏外科学重要开拓者,苏鸿熙对我国心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苏鸿熙具有医者仁心,待患如亲的大医风范。 ④苏鸿熙一片诚心培养祖国医学的栋梁,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严师。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给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