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道德价值导向和一般价值导向的关系 朱贻庭 道德价值导向不能脱离一般的价值取向问题,应该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价值导向问题。这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将“价值导向”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道德价值导向问题。即使在“价值”概念合法化之后,大部分的舆论都是集中在人生价值、个体道德的领域之内。这种情况在1991年之后,也延续下来。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提法和口号,但是基本的倾向没有变化。最初的阶段,主要的是“集体主义”,随着社会的变化,对集体主义不断地作出新的解释和界定。比如从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到界定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还有的学者解释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后来,源自中国文化传统的“义利观”的概念凸显,对此也不断地作出新的解读。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荣辱观”的概念一度凸显,,近年来则强调了个人的修为、修养等等,不一而足。 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但是,道德价值导向是不能脱离一般价值取向问题的。以义利关系而言,大都将传统的义利观盂局限于人生价值的领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提出了“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利观”,依然没有越出个体的人生价值的范围。 实际上,大量的史料表明,传统的“义利之辩”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层面,就是统治者的治国价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是“重义”还是“重利”;是“由义”还是“离义”。它通过制度、政策和统治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而选择何种治国的价值方针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具有深刻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对人们价值观念影响的角度,就提出了这一问题,但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现实和历史都表明,体现在治国和施政中的价值观念,能否得到社会成员的认同,是社会成员是否愿意遵循道德规范的一个必要条件。 总之,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但是体现在社会制度、各项政策、各种施政行为中的价值观念,以及整个社会文化负载的价值观念,也许更为根本。只有把涵盖着两者的一般价值导向问题抓住了,才能真正实施包括包括道德价值导向在内的“价值导向”的要旨。 (有删改) 1.下列从论述文写作角度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中国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的角度,有力的论证了“应该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理学的价值导向问题,才能真正实‘施价值导向’”这一中心论点。 B.文章列举了“集体主义”“传统义利观”“科学发展观”和“荣辱观”等一系列口号和提法,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一般价值观的高度重视。 C.文中以“义利观”为例,既指出了把单纯解读为个体的人生价值范畴的局限性,也强调了统治者选择的治国价值方针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影响的重要性。 D.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从现象到本质,阐释了道德价值导向和一般价值导向的关系,此文章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一般的价值观来考虑伦理学的价值导向,这就意味着把导向问题从伦理学提升为一般价值论的高度,从而解决长期困扰的“价值导向”的问题。 B.对人生价值和个体道德的探讨和思考,一直是舆论对于道德价值导向问题的关注焦点,在“价值”概念合法化前后,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C.从传统的义利观到社会主义义利观,其义利观的内涵自然发生了变化,但两者都坚持在个体的人生价值范畴开始,没有实质的改变。 D.《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体现了统治者的治国价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对于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般价值观不起主导和决定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无足轻重或毫无意义,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B.“重义”还是“重利”,“由义”还是“离义” ,分明是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 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统治者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 C.《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国家的社会和经济政策影响到人民的价值观念,就必须在制定和实施时,考虑社会成员的意愿。 D.道德价值导向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价格导向不能归结为道德价值导向,必须从一般价值论的视角来把握价值导向。 参考答案 1.B(“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一般价值观的高度重视”错,原文第二段“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道德价值导向问题”和第五段“道德价值导向固然重要”应为“表明了国家和社会对道德价值导向的高度重视”) 2.A(“从而解决长期困扰的‘价值导向’的问题”要说绝对,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只是说“这就在理论和实践上将’价值导向‘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B(“分别”一词不对;另外,原文为“传统的’义利之辨‘和’义利观‘还有另一个层面”,“它通过制度、道歉,和统治者自身行为而体现为两种不同的治国价值方针和社会价值导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