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资料 > 阅读理解 >

《梅葆玖:梨花落,春入泥》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9-20 17:35
梅葆玖:梨花落,春入泥
1944年,梅派艺术创始人梅兰芳的10岁儿梅葆玖第一次登台演出,娃娃调一句一个彩。梅兰芳认为梅葆玖京剧方面很有天分,决之让他正式拜师学戏。
与戏班学戏的孩于不同,梅兰芳安排儿子白天在校上文化课,晚上回家学戏。力了让梅葆玖扎实练好基本功,梅兰芳邀请王幼卿等名师到梅家大院专门给梅葆玖授课。
每天清展.周围的人都能听到梅葆玖清脆稚嫩的练嗓声.为 了增加训练难度梅葆玖还踩着高跷在冰场上跑圆场,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陶玉芝先生看了有些心疼,就地梅葆玖说:“休息几天再练吧!”梅攘玖说:“先生,您不是常常说,练功练功.一日不练三日空吗?”
《芦花河》 《祭塔》 《桑因会》 《六月雪》等老戏,梅兰芳让梅葆玖学了二三十出,他要求儿子必须按老师教的唱和做,不可自主发挥.梅葆玖理解父亲的用心:学习老戏精髓是基础。
演了几年戏后,梅兰芳才开始教梅葆玖梅派戏,时他言传身教。
1949年,梅葆玖陪父亲一起到北平,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他第一次走进了北京城的老剧场,见识了父亲从小生活的地方,也在父亲的引荐下,见到了父幸的大批老前辈与老朋友,那是梅葆玖青少年时代艺术成长最受益的时间。
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亲对于梅葆玖的意义,也就像是那一簇在寒夜中闪烁的烛火,有暖意,也指引着前路,看到它,就觉得笃定而稳妥.
1961年.梅兰芳突发心脏病去世.那时,梅葆玖还不满三十岁。
失去了父亲的庇佑与护航,梅家最小的儿子在仓促中承担起了继承与发展梅派艺术的担子,虽然彼时,他还远远意识不到,这样的担子究竟意味着什么。
很多东西,父亲还来不及教给他,但在巨大的惊慌与哀伤中,也还是意识到,自己应该独立了。
父亲去世后的三年间,梅葆玖在北京京剧院梅剧团的演出以传统老戏为主,就在他扎扎实实演了几年老戏,准备创排新戏的时候,一场浩浩荡荡的运动席卷了全国.老戏与男旦一起,作为“四旧”,被一起“枪毙”禁掉。
正值青壮年时期的梅葆玖,几乎在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内,没有张过一次嘴唱戏,即便是悄悄吊嗓子也不行。
“文革”结束,老戏复出.梅谋玖站在了开台上,即便十四年没有打开的咦于乒不够圈裤清充,但他只要一个亮相,也足以让无数老戏迷泪盈于眨,因为那张教上了粉鉴浓妆的脸孔,实在是太像梅兰芳了.
梅镶玖开始一边演出,一边收徒。他一出一出地恢复起父亲的经典代表作,在全国范围内寻觅着适合演绎梅派的好苗子,绝不是仅仅局限在梨园世家的内部。
世上只有一个梅兰芳,在讲究派别、姓氏传统文化的京剧艺术中,梅葆玖传承的不仅仅是梅派艺木,还有这个姓氏所代表的京剧文化。
去年底,梅葆玖录制了梅派京剧名作 《贵记醉酒》 和 《太真外传》 全本的两张唱片.以梅派的经典剧目用现代的、跨界的方式重新编曲,加入大交响乐队和民乐,在保持梅派唱腔的精髓基础上,用更为现代的方式展现出来。
在京剧世界,像梅氏父子这样均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父子档” ,少之又少.遗憾的是,梅葆玖又无子女,子侄又赶上八个样板戏的年代、梅派艺术的传承气中梅家人只有梅葆玖,而随着一代传奇梅葆玖今日“梨花落.春入泥” ,梅氏一个世纪的京剧艺术,曲终人散。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黄河黄土黄种人》《新民周刊》等改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文章开篇写10岁的梅葆玖登台演出京剧,其娃娃腔很受观众喜欢,这些体现了梅葆玖的京剧天分,也说明日常的耳濡目染对人的喜好和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B.1949 年是梅葆玖京剧艺术成长提高最快的一年,也是他最终成为京剧大师最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他跟随父亲到了北平,受到父亲的很多老前辈和老朋友的教导。
C.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学习梅派艺术,梅兰芳邵能给予梅葆玖温暖和指明方向,能够让梅葆玖心境安稳,这也是梅兰芳去世后梅葆玖内心哀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D.梅兰芳的去世给梅葆玖带来巨大的打击,失去了庇护和护航的梅葆玖意识到自己要独立起来,必须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梅派艺术的担子,就在梅剧团演出父亲的老戏。
E.“梨花落,春入泥”一句把梅葆玖比喻为美丽的“梨花”和美好的“春天”,用“落”“入”
准确地表述了梅葆玖的去世以及人们对梅葆玖去世的惋惜、悲凉之情。
(2)梅葆玖没有学习梅派艺术之前在京剧有哪些具体的做法?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说梅葆玖是“一代传奇”,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梅葆玖的传奇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4)“文革”后登上京剧舞台的梅葆玖在弘场梅派京剧艺术上的具体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