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出站后,我直奔售票处,买好回部队的车票。真是春风得意,这次多亏在邮局工作的老同学“帮忙”,拍了封“母病危,速回”的电报,要不,谁知道猴年马月探一次亲呢! 刚离开售票口,那个一直守在边上的老人突然拉住我:“去宁波?”我点点头,忽然明白了什么,甩掉了他的手继续朝前走。 “探亲还是出差?”他紧追不舍。“回部队。”我爱理不理的。说实在的,经常出门在外,这种人见多了,我猜得出再搭上两句话,他就要说“到部队看儿子,钱被偷了。想借点路费,回去寄还”这一类话,可能还会挤出几滴眼泪,最后还可能拿出一个证件,但其真假只有天知道。猛然,他跑到前面拉住我:“解放军同志,想求你一件事儿……”一听这话,我差点儿笑出来,随手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民警:“找他去吧!” 老人一怔,说:“不,我想请你回部队替我发个电报。”说着,递上一个信封和10元钱。我抽出信纸,上有一行短语:“妈,儿因部队需要不能回家并到医院服侍你老人家,请妈原谅!小强于宁波。” 我疑惑地抬起头,仔细打量老人:“你自己可以拍电报给你儿子,像这种情况,部队领导会考虑的。” 许久 ,老人才缓缓地说:“他妈患的是绝症,这几天一清醒过来就要儿子,而小强却在两个月前因公牺牲了,没办法,只好……” 啊!是这样,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手上的信变得异常沉重,仿佛捧着一颗跳动的心。 “我还要到医院去,这件事儿拜托了。”说罢,他双手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折,转身融入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右手…… 10、下面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整体上运用先抑后扬和象征的手法,体现了其构思的匠心独运。 B.老人的坚强与高尚,“我”的卑琐与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C.小说中,老人解释性的语言中,透露着悲伤,也透露着坚强。 D.老人为“我扶正军帽,抚平衣折”,是对“我”无声的批评。 E.题目“归途”一语双关,既指“我”回家探亲,也指“我”心灵的回归。 11、小说开篇交待请老同学拍假电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2、小说先写面对老人的请求“爱理不理”,后写“望着人流中的老人,我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请结合文意,概括前后变化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0、A(没有运用象征手法)D(并非指责,而是殷切的期望)(4分) 11、①引出小说的情节发展,是情节的开端;②与下文老人请“我”拍假电报形成鲜明对比;③创设灵魂迷失的典型环境。(一点1分,共3分。) 12、是“我”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的真实流露,在老人面前,“我”的灵魂受到洗礼,由防范到忏悔、到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