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韩琦《北塘避暑》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3-29 16:25
韩琦《北塘避暑》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②,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写于作者罢相守北京时。
②水鸟:鹭鸶。
【注】尽室林塘,地名。本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王安石变法被罢相之后。

1.从全诗看,首联有什么作用?
2.试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写景抒情的?
3.“暑”与“清风”具有双关含义,试加以分析。(4分)
4.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4分)
5.解说首联中“暑烦”“尘寰”的含义。(2分)
6.论者认为此诗境界高远,请结合全诗作赏析。(5分)
答案:
1.首联上句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事件;下句渲染极为幽静的自然环境,以“旷然”点明全诗主旨,后面三联都在表现作者超凡脱俗、乐观放达的心胸。(意思对即可)
2.“水鸟得鱼”,俯瞰近景,实写鸟的自得其乐;“岭云含雨”,仰视远景,实写云的自由悠闲。鸟和云是实写,“长自足”“只空还”是虚写,虚实结合抒发了作者对水鸟、岭云的欣羡之情。(意思对即可)
3.“暑”既指夏季天气炎热,炎热酷暑,令人心烦的自然界的暑气,也指尘寰中的“暑气”,指权势的争夺,人心叵测,世俗的险恶。 “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暑气”,早已令诗人退避三舍。
“清风”既指自然界中消去暑气的清风,又表明自己正直无私,两袖清风。
4.颈联虚实并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水鸟得鱼”“岭云含雨”一远一近,一俯一仰,这是实写,“长自足”“只空还”抒发作者情感,这是虚写。作者还以象征手法阐述人生哲理。人要像水鸟那样“知足保和”岭云那样“来去无心”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也是作者旷然的精神所在。
5.“暑烦”既指自然界的炎热使人心烦;也指世道险恶,争权夺利,俗务扰人。“尘寰”指尘世,即现实世界。(2分,各1分)
6. ①首联和颔联写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如入仙境,表现了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宽阔胸怀。②颈联融情思于景物。通过描绘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的图景,含蓄地表达着诗人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③尾联写“出淤泥而不染”的万柄莲香,远胜借酒浇愁的自暴自弃的举动,体现了诗人摒弃功利、追求清廉的气度。(5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简析
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官清廉正直,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尤重保持晚节,曾为诗曰:“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此诗首联破题,林幽塘清,洗涤去暑气袭人的烦恼,使人觉得心旷神怡,超脱于尘世之外。其实这一“暑”字有双关的含义,诗人要避的不只是自然界的“暑”,尘寰中的“暑”才是最“烦”人的,君不见“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暑”气,早已令诗人退避三百舍,但他倒觉得有超尘拔俗之妙。
颔联转入议论,其中出句最妙,和诗人差不多时候被贬的后生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得很有意思:“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谁个敢说它一斤值几个钱呢?看似问得荒唐,却有了“无理的意趣”,因为语愈荒诞,情愈炽烈,心愈真诚,也就愈觉有妙想独步。
颈联还是说理,但不是纯议论,而是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以避免宋人喜欢纯议论之病。出句的关键在“知足”,知足者常乐;对句的关键在“空”,诗人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只今“处江湖之远”,也和“岭云”一样,即使“含雨(忧国忧民之心)”再多,也是“空”的。
尾联让读者闻到“黄花晚节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万柄莲香”,要远远胜过“举杯浇愁愁更愁”这种自暴自弃的愚蠢举动,这不仅仅是修养之法,它体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风流高格调”。



相关阅读

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
许月卿《挽李左藏》“半生懒意琴三叠,千古诗情土
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全
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的意思及全诗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的意思及全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