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文天祥《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03-10 10:46
《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过零丁洋

南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释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起源于一部儒家的经典。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状元。
  干戈寥(liáo)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寥落,荒凉冷落。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
  四周星: 四年。从德祐元年(1275)正月起兵抗元至被俘恰是四年。
  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国势如柳絮。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赣江,水流湍急,极为险恶,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历史中放光。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也做杀青。这里特指史册。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译文二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协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纷飞的柳絮,
  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译文三(人教版语文八下第25课翻译)
  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影响
  《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为气贯长虹、启迪后世的名篇,尤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自"五四运动"以来到抗日战争,在中国本土,在南洋和海外各地,无论是文学创作、戏剧演出、歌曲传唱中,经常可以看到《过零丁洋》等篇,激励民族情愫的呐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节操,文学上的挚情文采都有深刻的启发和广远的影响。




相关阅读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萧立之《送人之常德》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北宋 寇准《书河上亭壁》“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
史可法《燕子矶口占》“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詹本《闲坐》“万事问不知,山中一樽酒”全诗翻译
宋祁《八月望夜无月有感·素波凉晕淡曾城》全诗赏析

有帮助
(2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