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登百丈峰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5-31 09:46
登百丈峰二首
高适
【其一】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⑵。
汉垒青冥间⑶,胡天白如扫。
忆昔霍将军⑷,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⑸。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其二】
晋武轻后事⑹,惠皇终已昏⑺。
豺狼塞瀍洛⑻,胡羯争乾坤。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⑼。
而今白庭路⑽,犹对青阳门⑾。
朝市不足问⑿,君臣随草根。

注释
⑴百丈峰:在今甘肃武威。
⑵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时在匈奴境内,位于今甘肃山丹东。
⑶汉垒:汉军营垒。青冥:天空。
⑷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⑸草草:纷乱貌。
⑹晋武:晋武帝司马炎。
⑺惠皇: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他即位后,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祸。
⑻瀍洛:瀍水和洛水。此以二水指中原地区。
⑼五原:在今内蒙古包头一带,又有作“五凉”。
⑽白庭:在今甘肃民勤北。
⑾青阳门:晋宫门名。
⑿朝市:朝廷与市肆,泛指名利之场。

参考译文
【其一】
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其二】
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



赏析
《登百丈峰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描写了登上百丈峰所见到的汉垒、胡天雄壮苍凉的景象,并联想到昔时战争及其意义;第二首诗承第一首引出对边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晋朝在胡人的入侵中灭亡的史实,深深感叹内政不修则外虏入侵,并以此讽喻时局。这两首诗蕴含的思想体现了作者的远见卓识。
这两首诗描写了作者登上百丈峰的所见、所思,境界阔大而高迈。第一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百丈峰所见到的营垒、胡天雄壮苍凉的景象,并联想到昔日的战争以及这些战争对边塞的意义。回首当年的几多征伐,如今纷扰依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诗人久居塞外,与边疆人民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对边疆事务体察入微,往往更能觉人所未觉。这首诗堪称是诗人怎样对处理边疆纠纷,以求长治久安之策的深深思考,因此此诗的政治意义与其文学意义一样光耀诗坛,横亘边塞。
第二首诗由上文对边疆守御的思考,由此而及晋朝在胡人的入侵中灭亡的史实,分析了晋朝破灭的原因和过程,深深感叹内政不修则外虏入侵,并以此讽喻时局,一针见血地指出时政潜伏的危机。后来李唐王朝为后梁所覆灭,中国进入五代十国这一与南北朝一样的混乱时期。这首诗竟成了大唐王朝不幸的偈语,这或许是诗人所始料未及的。



相关阅读

王鲁复《吊灵均》“明明唐日月,应见楚臣心”全诗
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崔道融《梅花》“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全诗
戎昱《咏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全诗翻译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方干《旅次洋州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