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夜》“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3-12-13 11:13
杜甫诗《夜》赏析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句解: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夜》是一首七言律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作于夔州。这两句是说,时值秋日,白露已降,天高水清,独夜孤寂,满腹愁肠,无以为遣。人虽在南,心长在北,天各一方,秋夜“旅魂”能不惊吗?前句写景,后句写情,以景托情,景为情使,极言诗人当时愁闷难耐、急切出川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飘泊西南时写成的。从诗中所提供的信息来看,它与《秋兴八首》的创作时间大致相同。杜甫自759年弃官客秦州到写此诗时,已经过了七个年头的飘泊生活。而在这七年中,诗人的生活极为艰苦,国家的命运也未见好转。现在多情多病多愁的诗人又逢凄凉之秋夜,在异地的空山里,怎能不浮想联翩,走笔作歌?首联为起,一景一情,情缘景生,扣紧题面,写所见所感。这一联有两个字应特别注意:一个是第一句中的“秋”,一个是第二句中的“夜”。这两个字是该诗的线索。以后的三联六句,都由此生发出来。第一句用自对开头,显得十分工巧。同时,这一句和诗人的另一首《登高》中的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在句式上完全一样。杜甫写诗时下字极为讲究。次句在句式上求变,用“空”字来形容山,用“独”字来修饰夜,用“旅”字来限制魂,再用“惊”字来刻画旅魂,真是字字珠玑,令人叹服。    

颔联紧承上联第二句之“夜”字,写所见所闻。这一联突出写夜,辅之写秋。写夜,要突出夜的特色。夜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灯是月。灯前加一“疏”字,帆前加一“孤”字,月前加一“新”字,都极准确地描写了诗人的见闻。疏是稀疏,言其灯少,暗示贫困、偏僻、凄清。孤是孤独,无人作伴,更显凄凉。从“新月”二字中可以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初夜,一是月初。另外,这里没用秋字,却用“双杵”暗示了秋天。在唐代,人们到秋天都要捣衣,李白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诗句,可以参读。

颈联承中有转,在颔联写景的基础上暗转抒情,承接首联第一句之“秋”字。第五句写秋天地上最有季节性代表的植物“菊”,第六句写天上最有代表性的由北向南飞翔的候鸟“雁”。写病人逢秋,写远在他乡之人逢秋,并且连一封家书也得不到。“南菊再逢人卧病”和《秋兴八首》之一中的“丛菊两开他日泪”意思相同。诗人家乡在中原,故称异乡西南的菊花为南菊,称家书为北书。“雁无情”是诗人之语,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现在因为战乱,得不到家书,无处责怪,却迁怒于鸿雁无情。这是一种无奈的说法。在杜诗中有许多关于思家和极想看到家书却无法实现的诗句。如“家书抵万金”、“寄书长不达”、“思家步月清宵立”等。当时远离家乡的人对家书的期待以及把往家寄信看重的程度,在具有现代化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今天,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得到的。因此,现代人在理解这样的诗句以及体会古人的心情时都具有一定的障碍。我们可以举出唐人张籍的《秋思》予以佐证。诗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流满面的样子)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阔别故乡、远离亲人,并把家书看成“抵万金”的杜甫能不为之发泄自己的情感吗?这一联重点写秋写情,写所感所思。写秋时以菊代之,写情时以书代之。    

尾联叙事抒情,是合。这时的诗人已是重病缠身,十分虚弱,从卧病两字即可看出当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就是这样一个病情严重的人,在床上挣扎起来,倚着拐杖还要走到门外,仰望天空,遥望国都(凤城),远眺故园,感慨万千,诗人的思家之心、报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与《秋兴八首》之二中的“每依北斗望京华”意思相同。这一联情景交融,写诗人身在南方,但心却永向北方,忧国之心,至死如丹。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起承转合,结构安排得十分严谨,由此可看出杜甫晚年七律诗的确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堪为后世楷模。

赏析二:
诗题为《夜》,整首诗也围绕着“夜”来写的,却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思”和“愁”的主题。“露下”、“独夜”、“疏灯”、“新月”、“牛斗”、“银汉”无不和“夜”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是把华丽的辞藻堆砌。有些人喜欢写《无题》,美其名曰学李商隐,其实是不足取的,殊非正途。
    因诗不长,所以句句要精,要扣题,不说废话。杜甫的《夜》几乎句句扣“夜”,五六句即使没有直接出现相关词语,但是意思上也没散开,是一贯而下的。律诗常用“起承转合”的四字章法,一字对应一联。
    首联“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为起,其中的“秋”、“夜”、“独”、“旅”、“惊”等字,点明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当时的心境。这就是“起”。即使不看后续内容,仅看首联就能感觉到整篇的气氛,这个“起”才算是合格的。
    颔联“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为承,就是承接、继续的意思,要紧接着首联展开描写。律诗这联要用对偶句,增加美感。这联是怎么“承”的呢?前半句“疏灯自照孤帆宿”是和首联下句“空山独夜旅魂惊”相通的,“独”与“孤”,“ 空”与“ 疏”,“旅”与“宿”等,不但句,连字都是相通的、相接的。后半句“新月犹悬双杵鸣”,与首联上句“露下天高秋水清”,“双杵”与“秋水”,“新月”与“天高”,也是相承接的。无论意思上,意境上,字面上都承接得那么好。
    颈联“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是“转”。前四句主要写景,秋夜孤舟周围的景色;到这两句,却写了“卧病”、“书不至”,开始从前面写景变成抒情了,这就是“转”。“转”也需要对偶句来增加艺术美感,“转”要转的自然,尽量和前边形成对比,最常见的“转”是由写景转为抒情,还有虚转实、大转小、阴转阳等手法。但是,“转”也要有原则,中心不能变,意脉要顺畅。如果颈联和前两联风马牛不相及,就失败了。所以要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给人以充分的联想空间。
    尾联“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是“合”,就是总结。“合”要回归中心,不能随着颈联的“转”一直转下去,而要整合全篇,回到中心。杜甫这两句的处理方式是,由抬头看星辰想到长安(凤城),与“千里共婵娟”同妙,而于此主题毕现。
    南菊,北书:时作者在四川,所以称南,北指长安。凤城:汉武帝曾在长安造凤阙,故凤城是长安代称。



相关阅读

杜甫《晓望》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
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意思翻
杜甫《绝句漫兴》“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
杜甫《泊岳阳楼下》“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全

有帮助
(7)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