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秦州杂诗》“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1-18 17:01
秦州杂诗
杜甫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一望幽工隔,何时郡国开?
东征健儿尽,羌笛暮吹哀。

赏析:
《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 是一首忧愁战乱、渴望安定的诗。

前四句写汉代的历史。寻源使:汉武帝派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因此后人称张骞等人为“寻源使”。牵牛:晋朝人张华著《博物志》中记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个人发现每年八月都有一只浮槎(现在叫筏子)按时飘到海边来。有一年当浮槎再飘来时,他登了上去。行到一个地方,看见对岸有华丽的殿堂,便问河边一个牵牛人这是何处,那人告诉他回去问蜀郡的严君平就可知道。第二年八月,浮槎送他回到海边,于是他去找严君平。经过严君平推算,这人见到牵牛人的那天,正好有一颗客星,到了天上牵牛星的跟前。意思是说这个人实际上是到了天上,见到的是牵牛星。古人认为海与天相通,这个故事就反映了这种认识。后来,人们又把这个传说同张骞寻找河源的事拉在了一起。这首诗中第二句说“从天此路回”。正是说张骞寻找河源寻到了天上,又从天上下来顺黄河回到内地。作者借用了传说,讴歌了张骞与他的同伴们仅仅靠一只筏子就由黄河上溯入天,从而奠定了东西各国之间几百年友好往来基础的伟大功绩,同时对东海通黄河、黄河通天海这样四通八达,毫无阻隔的境界表示深深的向往。第二句中的“此路回”,还透露出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州诗中屡用“寻河源”故事的原因。

后四句写唐朝的现实。当时幽燕一带已被安、史军队占据,郡国之间的通道也很难在短期内打通。关内兵力不足,从西部抽调去东征的“健儿”们又不堪往来奔波,在战斗中伤亡殆尽。击退叛军,使“郡国开”的希望更渺茫了。此时此地,诗人心里悲痛酸楚,当听到传来的羌笛声,感觉就像一片悲哀的泣诉了。从全诗的布局来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前四句追昔,缅怀汉代的强盛;后四句伤今,感叹国力的衰落。前四句盛赞张骞沟通东西方关系的功绩,笔调是夸张、昂扬的;后四句写唐朝倾全国之力与各国结和而不可得,语调是悲凉、凝重的。



相关阅读

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杜甫《泊岳阳楼下》“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全
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全
杜甫《绝句漫兴》“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
杜甫《晓望》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意思翻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