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南堂五首》“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全诗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5-18 09:46
《南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围绕置身于南堂的种种感受而写,立意各自不同,五首分列开来,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接,组成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画,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了悠闲自得的感情,创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南堂五首⑴
其一
江上西山半隐堤,此邦台馆一时西。
南堂独有西南向,卧看千帆落浅溪。
其二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其三
他时雨夜困移床⑵,坐厌愁声点客肠。
一听南堂新瓦响,似闻东坞小荷香。
其四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其五
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⑶。
客来梦觉知何处,挂起西窗浪接天。

注释
⑴南堂,在临皋亭,俯临长江,是作者贬谪黄州后居住的地方。
⑵时:一作“年”。
⑶簟:竹席。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1080)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

鉴赏
组诗的第一首开头二句描绘临皋亭依傍西山,俯临长江的地理形势。接着用特写镜头刻画南堂窗含大江,极目远眺的景色:只见江中千帆停泊,江面一片烟波渺茫。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景物寥廓的画面。
第二首由景及人,写南堂主人公的形象。当时苏轼四十八岁,所以自称“暮年”。“故作”二句写诗人在明净的窗下,还能伏案书写小字,开幽室以养丹砂。既是闲居无聊的生活反映,又是内心愁绪的自我排遣。
第三首承上写诗人 幽居的心境。“他时”二句是虚写,昔日风雨之夜不能安眠,独自坐听那淅沥不尽的雨声。三四句采用实写,如今诗人一听到南堂屋瓦上响起点滴的雨声,不禁联想到东坞池塘中盛开的荷花,似乎闻到那飘溢四周的沁人幽香。
第四首抒写诗人的清贫生活。“山家”二句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垦殖以自给的艰苦情景。“更有”二句则从躬耕自给写到新葺南堂,透露出困厄的家境稍稍有了点变化。结局化用了陈平的故事,显示作者由南堂可以待客,不必为故人频来而担忧了。
第五首正面写安闲自得的情趣。“扫地”二句写作者在南堂焚香扫地而昼寝,睡在细密的竹席上,帐子又非常轻柔。“客来”二句写诗人睡梦中醒来,不知身在何方,但见西窗外水天相接,烟波浩渺。这样以景收结,不仅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而且与诗人悠闲自得的感情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美。



相关阅读

苏轼《十月二日初到惠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苏轼《放鹤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有帮助
(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