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11-06 20:30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至少两种)?有什么艺术效果?(4 分)
2.词的最后两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①运用了比喻、对偶、双关、对比的修辞方法。②写出了友人已经修炼到了心如古井、不起波澜的程度,而且像秋天的竹竿一样有气节有节操。(答出主要修辞手法——比喻及其艺术效果3分,其余手法1分)
2.①字面理解:人生就像是客栈,我也是匆匆往来的过路人。(2分)
②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2分)



阅读
1.“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3 分)
3.“ 送行淡月微云” 营造了什么氛围?
4.“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怎样的品格?
6  这首词一改送别词缠绵伤感的格调,富有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试选取下片中最能表现这一点的诗句简要分析。
7.“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是苏轼对友人的赞美。简要分析之。(5分)
8.词的下片写送别情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点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 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
3.这句话关键字在送上,自古以来送行就有惜别、哀伤之情,但是诗人以淡月微云来营造氛围却非一般凡语可比,诗人选取这样于天空之上的意象,重在表达对亲人离去,自己旷达疏逸的胸襟和情怀,不是一般哀哀戚戚的低靡之词,而月云本非淡微可形容,且他的疏淡细微更非一般人可以察觉,作者于细微之词,以淡月微云,来表达了他的那一丝丝亲人离别的愁绪,全句可谓淡雅悠远中略含丝丝愁绪,意境可谓高远!
4“淡月微云”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郁郁寡欢的心情。
 5、比喻、对偶、双关。(2分,答出任两种即可)
赞扬了友人超越悲喜的淡定和坚贞的气节。(2分)
6、 词末二句说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呢?以人生如寄、万物齐一之理劝慰友人,开释胸怀。(找准语句1分,分析3分)
7、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赞美了友人心似古井不起波澜、行如秋竹挺立有节的淡泊、坚贞的品格。
8、“惆怅孤帆连夜发”写别时匆匆、作者惆怅惜别之情,“淡月微云” 营造了送别时美女清幽冷的氛围,借以抒发分别时的愁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只是天地过客,又何须计较眼前聚散,因而不必愁眉紧 。这是为友人解忧释虑,劝慰友人莫要伤感之意。(或表现作者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诗歌译文】
自从我们在京城分别一晃又三年,远涉天涯你奔走辗转在人间。相逢一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象秋天的竹竿。
我心惆怅因你要连夜分别扬孤帆,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儿淡淡。陪酒的歌妓不用冲着酒杯太凄婉。人生在世就好像住旅馆,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边。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名勰)而作。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婉转回互,一波三折,动人心弦。
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元祐初年,苏轼朝为起居舍人,钱穆父为中书舍人,气类相善,友谊甚笃。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门帐饮时,苏轼曾赋诗赠别。岁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别后的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穆父奔走于京城、吴越之间,此次又远赴瀛州,真可谓“天涯踏尽红尘”。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更为可喜的是友人与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风节,借用白居易《赠元稹》诗句来说,即“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作者认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样,是由于朝好议论政事,为言官所攻。
以上数句,先从时间着笔,回忆前番离别,再就空间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来抒发作者对仕宦失意、久处逆境所持的达观态度,并用对偶连喻的句式,通过对友人纯一道心、保持名节的赞颂,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词的上片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词人半生经历、松柏节操的自我写照,是词人的自勉自励,寓有强烈的身世之感。明写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与主同,表现出作者与友人肝胆相照,志同道合。
词的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颦”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与送者临歧的悲感,二是世间离别本也是常事,则亦不用哀愁。这二者似乎有矛盾,实则可以统一强抑悲怀、勉为达观这一点上,这符合苏轼宦途多故之后锻炼出来的思想性格。词末二句言何必为暂时离别伤情,其实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和开释胸怀总收全词,既动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苏轼一生虽积极入世,具有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但另一方面又受老庄及佛家思想影响颇深,每当官场失意、处境艰难时,他总能“游于物之外”,“无所往而不乐”,以一种恬淡自安、闲雅自适的态度来应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表现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首送别词中的“一笑作春温”、“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苏轼这种豪放性格、达观态度的集中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相关阅读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水清出石鱼可
苏轼《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湖风清软,双鹊飞来
苏轼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
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春风摇江天漠漠,暮

有帮助
(6)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