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新城道中二首》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12-04 09:55
新城道中二首
苏轼
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其二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
【注】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
②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③耦耕,是指二人并耕。《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其一前三联都运用了比拟手法:东风多情,雨声有意;雾霭笼罩山顶,太阳悬于树梢;野桃盛开,溪柳袅娜。诗人从准备启程到旅途之中所见之景都清新秀丽,心情愉悦。
B.其一尾联诗人想象中“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自食其力,不异桃源佳境。美好景致和人物的描写是作者当时欢乐心情的反映,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C.其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缰绳,任马儿沿溪边缓行。他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却将在这远地为官。
D.其二尾联写临近新城,沉思之余却迷了路。诗人向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孔子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之典故,二人劝孔子“岂若从避世之士哉?”诗人以此喻已厌恶俗物,羡慕归隐之意。
E.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第一首主要写景,景中含情;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2.第二首诗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AC(A其一颔联运用的是比喻手法。C其二颈联后半句解读有误,诗人不是感慨自己为官清廉。)
2.诗人对政治党争、复杂官场感到厌倦疲惫,又担心政敌的迫害。(2分)颔联运用比喻,诗人自况为无用之材,“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有飞来的横祸降临。(2分)(答用典酌情给分。“散材”典出《庄子》)自己又像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卷起战旗、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表现对党争、官场的厌倦。(2分)


【注】①新城:杭州属县之一,在杭州西南。神宗熙宁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新、旧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②钲:古代乐器,又名“丁宁”,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击之而鸣。③搜林斧:比喻政敌的迫害。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一首联写春风吹走积雨天放晴,有领起下文描写晴日山村风物、山人生活的作用,也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基调。
B.诗二继写道中山行。诗人在饱览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霏霏春雨给茶农带来的喜悦,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庆幸将在这里为官。
C.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山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诗一是由“西崦人家”其乐无比的生活引发的,诗二则是因对时政失望而向往田园。
D.两首诗以时间先后为序,描绘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诗一主要写景,景中含情;诗二着重抒情,情中有景。
.B解析:“想到了自己为官清廉”错,“乱山深处长官清”是指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
2.诗一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请简要分析。(6分)
答.诗一颈联描绘了一幅画面生动、色调和谐的农家春景图。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洋溢着欢快的气氛。鲜艳的桃花,矮矮的竹篱,袅娜的垂柳,清澈的小溪,有动有静,有红有绿,生机盎然。

简析
这两首诗是苏轼在去往新城途中,对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的描绘。第一首诗主要写景,景中含情,反映了作者当时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他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第二首着重抒情,情中有景,透露出一种归隐之意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文章标签: 东风   写景   山水   细雨   春景   柳树  



相关阅读

苏轼《泗州僧伽塔》“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
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扁舟一棹归何处?
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微雨止还作,小窗幽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