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6-25 15:12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①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②。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①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②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首联数字的运用很巧妙,请分别分析其作用。
(2)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诗人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4分)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垂垂老矣,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首联用数字形象地表述出诗人的艰难处境。
(2)(4分)劲风鼓帆,如腹怀胎,水急船快送客远去;雨水暴涨,载舟前行,消减了水流石上的波纹。诗人由悲泣忧愤转为达观惬意。


二:
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②斑白的头发。常用以指老年人。③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④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 如鱼鳞。⑤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颔联中的“惶恐”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诗《      》,此诗中包含地名“惶恐”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首联对比极富特色,请赏析。(4分)
3、诗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1)《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每点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2、①“七千里”“十八滩”极言离家路途之远之险(1分),“二毛”“一叶”表现作者垂暮孤苦飘零(1分),以数字构成强烈对比(1分),表现诗人的艰难处境(1分)。
3、刻画了一位暮年远谪(1分)、饱尝人生凄苦(写处境艰危、历尽人生劫难等皆可)(1分)而又顽强坚韧(1分)、豁达豪放(1分)的诗人形象。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路经惶恐滩时所作。据《万安县志》载“赣州二百里至岑县,又一百里至万安,其间有滩十八……滩水湍急,惟黄公为最甚。”南方人读“黄公”如“惶恐”,因被称作惶恐滩。②喜欢:地名,在大散关上。这里代指故乡山水。③石鳞: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④典出《论语》,孔子曾问路于隐士长沮、桀溺,二人因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七千里”极力渲染被贬之遥,“二毛”指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说明诗人已至暮年。“一叶身”形象地表现诗人飘零的现状。
B.首联集工巧的对仗、生动的夸张、形象的双关、强烈的对比多种修辞于一体,并巧用数字,写出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把“黄公滩”叫做“惶恐滩”,虽是口音之误,却能涉及身世国事,颇有意趣,所以为后人认可并应用。如文天祥诗中就有“惶恐滩头说惶恐”。
D.颈联中“帆腹”是说船帆受风,如大腹鼓起。这一联写舟行所见所感,整首诗的格调也随之变化,由雄放转为凄苦。
E.尾联中“便合”意即“正应当”,“知津”反用孔子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劫难时,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
2.诗人在这首诗中寄寓的情感复杂多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柝。(6分)

参考答案
1.BD(B项“形象的双关”错误,“一叶身”是比喻;D项应该是“由凄苦转为雄放”)
2.(1)暮年遭贬的孤独凄苦。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自己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
(2)思乡之情。“山忆喜欢劳远梦”写自己因思念故乡而忧思成梦,“劳远梦”可见思乡情切。
(3)对仕途险恶的忧虑,对国事的忧愤。“惶恐”一语双关,借地名来表达对自己当下处境艰难忧虑,“泣孤臣”表达虽然自己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奈当时党争激烈,令正直之臣动辄得咎,无故遭贬。
(4)豁达洒脱。颈联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不肯把自己埋没在痛苦之中,尾联诗人更是豁达的表示,自己可以为官府充当水手,因为自己一生经历的风浪多的是,岂止是略识途而已,这点打击算不了什么。(答自嘲可得1分)


诗意:
我这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只身飘零于离故乡七千里外的荒野,乘着小舟穿越赣江十八个险滩,就像在激流漩涡中翻滚的一片树叶。过那危险的惶恐滩时,忽然回想起四十年前,从四川取道陕西赴京赶考,经过错喜欢铺的情况。年轻时功成名就,原以为可以大有可为服务百姓,可是如今却不过是错喜欢,只有垂泪孤臣的无限惶恐。
船过了险滩,就遇到长时间的顺风,殷勤相送我这个远来的客人。船帆受风,好像鼓起的大腹。雨也下了很久,江水暴涨,我在船上已经看不见水流石头上的鱼鳞波纹,真有点美中不足。我完全可以充当个水手,为官府驾船;我一生经历如此多的风浪,岂止是仅仅知道几个渡口而已。


赏析:
年近花甲的正直诗人,再次受到朝中昏君和奸佞更疯狂的打击和迫害,“夕贬潮阳路八千”,被“安置”到了荒远的岭南。路经惶恐滩时,写下这首对奸佞们表示蔑视的诗。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主张变法的新党重新被大宋朝廷重新起用,元祐旧臣招受打压。苏轼在河北定州知州任上,先后被贬官到广东英州、广西宁远军、广西惠州。苏轼在赴惠州途中,乘船入赣江,经过江西万安县的惶恐滩。面对险滩,远离故乡与朝廷,前途渺茫的诗人苏轼,以达观的精神,写下了《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这首诗。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二毛人,头发黑白相杂的老人,苏轼写这首诗时五十九岁。首联,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将诗人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生动展示在读者面前。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苏轼在诗中自己注明:“蜀道有错喜欢铺,在大散关上。大散关在现在陕西宝鸡市西南大散岭。惶恐滩,赣江从江西万安到赣州,有十八个险滩,黄公滩最危险,也称惶恐滩。第二联,苏轼用错喜欢铺、惶恐滩地名,组成工巧的对仗,又语意双关,写自己四十年前和现在的情况。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第三联两句所写不只是行船的情境描写,又有象征的暗示,轻快旋律,恰好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诗上半篇的低沉凄凉一扫而空。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论语》记载,孔子曾经在途中向隐士长沮、桀溺问路,长沮、桀溺因为不同意孔子的救世主张,故意不做正面回答,只说:“你是知道渡口的,何必问我们呢?”苏轼反用《论语》的典故,充满自信地说:“我一生长途行船,经历多少大风大浪,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
苏轼的七言律诗《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前四句表现自己被政敌迫害、晚年被贬谪的凄凉情况,格调低沉。接下来的四句描写行船的情境,格调也有凄苦转为豪放,沉重转为轻快。因为,苏轼是一个性格坚韧、胸襟开阔的诗人和哲人,面对再次降临的人生劫难,他以顽强的意志和达观的态度去面对。


文章标签: 思乡   山水  



相关阅读

苏轼《青玉案》宋词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全诗翻译赏
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
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馈岁》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真兴寺阁》“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全诗

有帮助
(2)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