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释】 ①宫锦:宫中特用的锦缎。 ②南国:泛指园囿。 ③小怜:北齐后主高纬宠妃淑妃名。 【译文】 怎么也未能把春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满地都是脏污的红锦落花,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自由自在地漫舞春风。 【评点】 本篇抒写伤春惜春之情,虽题材不新鲜,但词人构思精巧,笔法奇妙,将自己的生活融进景色中,写出了自己的性情和风骨,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词的上片以倒装句式写万花委地、残红碎锦的暮春萧条景色,抒写留春不住的感伤,表达了词人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隐隐寄寓了词人英雄末路的悲慨。“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从听觉入手,词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耳边不停唱歌,劝说春天不要匆匆离去,然却“留春不住”,写出无计留春之苦;“满地残红宫锦污”写脏污的红锦落花满地零落,是从视觉入笔,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昨夜南园风雨”点出春残的原因。本词的这种倒装结构,即所谓的“卷帘法”,在宋词中鲜用,故可谓别具一格。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词人不亲权贵的高尚品格。“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再次付诸听觉,正当词人亲见这繁花似锦的春天就要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远处传来歌女小怜的琵琶声。这琶琶之声是如此哀婉动人,因而触动了词人对春宵思妇“思绕天涯”的想象,在这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人整夜无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萦绕天际,穿过千里关山,追寻远在天涯的情郎。“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转回视觉描写,词人描述了暮春漫天飞舞的杨花,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情景,暗喻自己的不肯趋炎附势的风骨,手法新巧而又富有情趣。 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以听觉与视觉互为交叉的方式,从声响与色彩两方面入笔,展开一幅春残图,给人眼前一亮的新鲜感,强化了抒情效果,可谓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作者简介】 王安国(1028-1074) 北宋官吏。字平甫,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 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安石弟。自幼聪慧,操笔为文皆有条理,年十二时,出其所作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叹。屡举进士不第。神宗熙宁初,以韩绛举荐,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秩满,授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因与吕惠卿有隙,惠卿以郑侠事诬陷之,夺官归田里。熙宁七年八月卒,年四十七。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王平甫文集序》)。文章如《后周书序》、《韩干画马跋》,借题发挥,议论爽快,绰有深意(《艇斋诗话》)。诗歌格律稳健,风韵秀雅,足以名家(《诗薮》外编卷五)。七言诗佳句如“桧作寒声风过夜,梅含春意雪残时”(《缭垣》),“平地风烟飞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甘露寺》),“若怜燕子寒相并,生怕梨花晚不禁”(《春阴》),“北固山横三楚尽,中泠水入九江深。纷纷落月摇窗影,杳杳归舟送梵音”(《同器之过金山奉寄兼呈潜道》),颇有唐诗风韵。也能词,《减字木兰花》(春情)词有“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之句,将思春情绪写得缠绵悱恻,楚楚动人。安国逝世后,家人汇集其诗文编为文集100卷(曾巩《王平甫文集序》),《宋史·艺文志》七著录《王安国集》60卷、《序言》八卷,似有删并。诗文大多已佚,今仅存《王校理集》一卷,收入《两宋名贤小集》。《全宋诗》卷631录其诗一卷。《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三首。《全宋文》卷1586至1587收其文二卷。事迹见王安石《王平甫墓志》(《临川先生文集》卷91)、《宋史》卷327本传。 【赏析】 本词是怀春伤感之作,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节和品格。这首词在主题上无非伤春惜春,看似无新意,但在抒情上融进了词人的性情人格,便具有独到之处。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今朝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象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如今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本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