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宋词精选 > 宋词赏析 >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全词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3-28 11:02
 贺新郎 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打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去北,日西匿。

【译文】
暗沉沉的天空一片昏黑,又交织着斜风细雨。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我的心中纷乱如麻,千丝万缕的愁思如织。我平生就喜欢登高临远眺望四海,幸亏现在高楼百尺。放眼望去,千山万壑尽现于点点秋色里,我胸襟博大满怀情意。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追忆怀念以往的荣辱兴衰,一切都已经杳无影迹了。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些厌烦。如果对着菊花而不饮酒,恐怕菊花也会嘲笑人太孤寂。只看见鸿雁向北飞去,一轮昏黄的斜阳渐渐向西边沉了下去。

【译文二】
漫漫长空一片黑,更哪堪忍受斜风细雨侵袭,愁思如织,万缕千丝。我这双老眼平生看尽四海风光,就是依赖这百尺高楼耸入云际。看万岭千峰浩荡一片秋色,白发书生不禁为残破神州洒泪。尽管心境如此凄凉,也不会像齐景公那样为生死而愁戚。追怀当年的往事,早已无影无迹。
年少时自负笔可凌云,如今才华春花般落尽,只落得满怀凄萧。常恨世人吟诗新意少,咏重阳爱说南朝狂客孟嘉,年年搬弄那破帽故事。若面对黄菊花不尽情酣饮,只怕黄菊花也会笑人太冷寂。望鸿雁北飞,夕阳向西山隐匿。

【评点】
本篇为重阳节抒怀之作。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议论风发,苍劲沉着,情蕴深厚。
上片写重阳节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感喟。开篇一句如奇峰突起,很有分量,托出词人心中块垒。“湛湛长空”是登高所见,“黑”是因为空中布满了乌云。此时若再添上“斜风细雨”,那真是“满城风雨近重阳”,自然会使人愁思丛生,难以承受。“老眼”以下几句是词人自伤身世。刘克庄曾在《水龙吟》一作中评价自己说:“一生枘凿,壮夫瞋懦,通人嫌拗。”他曾经因为不满时政而写下“东君廖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的诗句,因而招致朝中权臣妒恨,此后病废十年,一直郁郁不得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病后还曾写过“梦得因桃却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也被梅花累十年”的诗句,足见其志怀高远,孤傲不羁。在此重阳佳节来临之际,词人登高远望,只见江水浩荡,万山耸峙,一片苍茫秋色。正如赵以夫在《龙山令》中所说:“群玉峰头,万里秋无极。”此处“高楼百尺”引用刘备批评许汜时所用之语,指英雄豪杰登高望远的地方,暗示词人以古代英雄自比,以豪杰志士自居的心态。
然而,词人登上高楼后,不禁被眼前苍茫的景色所触动,于是发出“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的感叹。词人想到自己已经年老,而国家却动荡不安,虽一心想报国,无奈自己只是一介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词人在其另一首词《贺新郎》中曾写道:“时事只今堪痛苦,未可徐徐俟驾。好着手、扶将宗社。”说明词人并不介意别人如何诽谤自己,也不介意朝廷罢黜自己,只要国家能够安定,大好江山能够收复就行。本词中,词人依然怀着这样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词人想起杜牧诗“古往今来只如此,朱山何必独沾衣”后所发的感慨。词人认为,世事多变,人生无常,这属常理,因此他与杜牧的意见一致,觉得在失意之时,无需像齐景公那样在牛山独自伤心落泪。接下来,词人通过“追往事,去无迹”二句,将思绪转到对过去的回忆中。
下片先说少年时代自负有下笔千言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史记•司马相如传》中有这样一则典故:“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说,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凌云笔”即化用此典故,说明自己曾经的豪气。“到而今”三句由忆旧转回现实,写如今自己的才华已像春花般落尽,不禁心生萧瑟。以上今昔对比鲜明,给人强烈的心理震撼。“常恨”三句是谴责当世一些文人墨客,不顾国家残破,每到重阳登高之时,就要效仿魏晋名流,重提东晋孟嘉落帽的“破事”。孟嘉曾在重阳节陪同桓温一起出游,因大风把其帽子吹落而受到别人嘲讽,于是便取来纸笔,作文答辩,文辞之美令众人叹服。可是,在词人看来,孟嘉等人,包括当世一些效仿魏晋名流之辈,都是些对国家毫无用处、令人鄙视之人。“若对”两句写与前者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包括自己,虽对国家现状感到忧心,但却无能为力。他们也只能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像众人一样登高、品酒、赏菊。自己完全没有品酒的雅兴,可不饮酒又担心别人嘲讽自己太孤傲,所以只能勉强痛饮。词人借此暗示自己是在借酒消愁。
结语二句“鸿北去,日西匿”写鸿雁春天就要飞向北方了,可是,北方的神州大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每思及比就痛心无比。现在雨住、天晴、云散了,眼看就要夜幕降临了,让人不禁想到如今衰微的国势,词人心中更是惆怅难耐。
全词广征博引,化用典故,抒发了词人忧国忧民但又无能为力的感慨。

【注释】
①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日习俗登高,饮菊花酒。
②   湛湛:音战,水深貌。深沉,这里指满天黑云。
③   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④   高楼百尺:指爱国志士登临之所。喻有救世的宏大志向。
⑤   白发书生:指作者自己。
⑥   不向牛山滴:据《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游牛山,北临其国城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南朝狂客:指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典故》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棱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而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行假今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⑦   凌云笔:用杜甫《戏为六绝句》“凌云健笔意纵横”句。
⑧   爱说南朝狂客:田孟嘉典。晋孟嘉为恒温参军,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⑨   孤负:辜负
⑩   鸿:大雁。匿:西沉。
⑾ 西风吹帽:谓孟嘉落帽事。
⑿ 岑寂:高而静。岑音此仁反。

【赏析】
本篇是重阳抒怀的上乘之作。重阳本是登高远眺的好时光,但偏偏因为风雨不能登山,所以只好登楼望远。上片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下片批评当时许多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表达出自己对国事和民生的极端关注。首句如奇峰突起,造成一种气氛,有笼罩全篇之效。“长空黑”已给人以压抑之感,再加上“湛湛”两字,更加凄惨愁苦。从下文看,当时只是阴雨稍暗而已,否则怎能看到“千崖秋色”,尾句又有“日西匿”,说明只是阵雨。故首句的长空昏黑,主要是主体的,是一种对时代的认识。“白发神州泪”突现爱国情之可贵,表现出作者不计较个人生死得失,而首先关注的是国家之命运,浩然正气令人感佩,今日读来仍令人亢奋。下片在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深慨时,批评当时的许多文人只知流连光景,写些不痛不痒的陈词滥调,显示出他对时政的深切关注和在文艺方面的真知灼见。“昔时”两句写对菊饮酒,扣合“九日”之题面。结句“鸿北去,日西匿”,于理不合,秋天鸿雁当应南归,所以后人认为北去是指北上中原之心。此词全篇议论风发,苍劲沉着,主旋律是英雄失路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感愤叹惋,与辛弃疾词的精神实质有相通之处。陈廷焯评此词云:“悲而壮。南宋有些将才、如此官方、如此士气,而卒不能恢复者,谁之过耶?”(《词则·放歌集》)



相关阅读

李持正《明月逐人来》“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
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煜《蝶恋花》“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陈亚《生查子·药名闺情》“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李彭老《生查子》“深院落梅钿,寒峭收灯后”全词

有帮助
(1)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