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宋诗鉴赏 >

王琮《题多景楼》“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15 22:51
题多景楼
 王琮
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后。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县北固山甘露寺内,南朝宋代建筑。因唐朝李德裕有“多景悬窗牖”的诗句而得名。
②阑干:同“栏杆”。共:一起。凭:依靠。北宋宋祁《和十九日湖上与张集贤饯提刑张都官韵》:“共凭高榭眺云波,使节将归可奈何。”
③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唐李白《江行晚泊寄湓城知友》:“孤舟相忆久,何处倍关情。”
④西风:秋风。
⑤楫(jí):划船工具。《晋书·祖逖传》载,西晋末,祖逖率领部曲南渡,船到长江当中,他“击楫中流”,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参考译文
共同倚靠照满秋色的栏杆上,残烟衰草景色最能牵动愁情。
秋风萧萧的吹起江心的波浪,好像当年祖逖过江的击楫声。

创作背景
如果说汉以前中国的内部矛盾可以分为东西对立的话,三国以后,这种矛盾基本上体现为南北抗衡。此后历史上的大分裂时代表现为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诗人王琮生当南宋与金南北对峙之时,中国处在第二次大分裂时代。
在分裂中国的南方,多景楼在南朝便成为北望中原的名楼,梁武帝改山名“北固”为“北顾”,倒是坦白承认南朝的苟安心理和软弱地位,可以看看江北风景,但不足抵抗北朝实力,所以南宋诗人登楼题咏颇多。
一个秋天的傍晚,当王琮登上镇江多景楼眺望北国江山时,不禁感慨颇多,该诗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赏析
《题多景楼》是南宋王琮的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色,抒发忧国情怀。前两句写秋日傍晚登临所见之一派荒凉悲凄景象,寓寄悲慨之情。后二句转悲慨为激愤,格调顿高,并以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而誓”的典故,抒发自己慷慨报国之志,而其对当时局势之愤懑之情也包含其中。
全词格调高亢激越,而又不乏含蓄蕴藉。
这首诗辞色壮烈,诗人慷慨报国之志,激越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
前二句写凭楼北顾,时值高秋,满目萧瑟,令人愁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是李煜亡国后的沉痛体验。王琮登上多景楼时是秋天的黄昏,他看到的却是残烟衰草。并不是北国江山就没有更美的东西值得一提,而是作者眼中的北国是遭受金人践踏的北国,“最关情”点出了作者之所以满眼残烟衰草的原因,因为他眼中的景都带上了他的感情。其实就作者眼中所及的江北地区,当时仍然是南宋的土地。宋、金以淮河为界。江淮之间是宋、金缓冲之地。这两句“穷乎遐迩”,与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似有相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从江中风涛声里,仿佛听到当年祖逖中流击楫的慷慨誓言。东晋终于没有收复中原,祖逖不能实现壮志,他的慷慨誓言也只能“有如大江”,随着长江浪涛,呼吁至今。这是苟安和软弱的历史,发出千古悲愤的馀响。雄誓永存,壮士长逝,诗人缅怀祖逖,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其中还寄托着对南宋王朝的不尽忧愤。
即景咏怀,叹古讽今,是这诗显著特点。大概由于处于南宋初期的绍兴年间,朝廷苟安已成定局,而朝野主战臣民仍激愤慷慨。因此,这诗表达时代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简洁,而风格别有特色,舒而不展,言犹不尽。


文章标签: 多景楼   秋色   秋风   西风  



相关阅读

安如山《曹将军》“芹香春水生,冠玉侍重席”全诗
曾巩《多景楼》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宋诗《登西楼怀汤损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贺铸《题诸葛谼田家壁》阅读答案及赏析
张耒《示秬秸》“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张俞《蚕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