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诗歌送别诗专练试题及答案(7套)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6-20 18:01
高考诗歌送别诗专练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
3.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4.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
送别诗鉴赏要点
1.送别诗名目的,本诗作者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要结合题目注释弄明白分别的原因。
2.明意象。作者用什么承载情感。结合习题弄明白阅读重点,阅读时间地点意象,抓住烘托渲染气氛的意象,搞懂能表达离别的传统意象。
3.明手法。对比反衬,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抓准手法,弄清手法的艺术效果很重要

【鹊桥仙】和范先之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啼鸦衰柳自无聊,更管得、离人肠断。
诗书事业,青毡犹在,头上貂蝉会见。莫贪风月卧江湖,道日近、长安路远。
【注】范先之,作者门人。祐之,作者族弟。更管:哪管。青毡:指家传旧物,也喻指高贵世家。貂蝉:即貂蝉冠,指高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啼鸦衰柳”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悲凉气氛,为下面写“离人肠断”作了铺垫。
B.作者怪罪鸦和柳不管离人之愁,这样的表达无理而妙,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C.“莫贪”一句叮嘱族弟不要贪于玩乐而虚掷光阴,文字里面满是兄长的殷切关爱。
D.下阕借典故表达劝勉之意,扭转了上阕的消沉忧伤,使全词呈现慷慨高昂的情调。
2.这首词上阕“小窗风雨,从今便忆,中夜笑谈清软”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都写到了什么场景?描写时各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请简要分析。(6分)
1.D
2.(第一问)都写到了亲人夜晚交谈甚欢的场景。(2分)
(第二问)辛词由眼前实景转入回忆兄弟两人夜半笑谈的场景,由实入虚。李诗想象夫妻团聚时回忆眼前巴山雨夜的场景,虚中有实。(4分)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
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清梦断,镜里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D.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4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3.A(A应是暮春,“春寒退”,意为春天即将归去。春去也也呼应开篇“春寒退”,此句写的是春光虽好,但已入暮,怎不令人心碎意乱。4.(1)惜春伤已之愁。暮春时节,落红无数,词人感慨春光已逝,叹惜年华消逝,政治理想破灭。(2)飘零憔悴之愁。词人提货单飘零,离亲别友,内心烦乱,因而产生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3)思念故人之愁。词人感慨政治风云变幻,同僚好友多被贬谪,天各一方,只有满腹愁苦,凄恻哀怨。(4)壮志难酬。“日边清梦断”词人被贬,寓政治理想破灭,对朝廷不敢报有幻想,抒发了壮志难酬之苦。(6分,每点2分,写出三点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