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类题型训练及答案解析(5套)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8-03-03 18:32
古诗词的形象鉴赏试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 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朱敦儒(宋)①
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 看。
【注】①朱敦儒(1081-1159 ),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
(1) 从“日长独自倚阑干”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做简要的分析。(5分)
(2)古人认为,“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答案】
(1)诗歌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诗人形象。(2分)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的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2分)诗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1分)
(2)(1)借景抒情:上片一、二句写景,早春时节,细雨纷纷,香火残留;桥下溪水碧绿,桥外春燕衔泥,寒气逼人。细雨、残留的香火、燕泥寒,一“残”一“寒”,既写实景,也抒写诗人内心的悲苦。为映衬(2)乐景衬悲情:下片一、二句也是写景,刚脱去壳皮的修竹,正散发出嫩绿之色;刚褪去花瓣的新杏,酸味未成。如此的江南美好景象给谁赏看呢?诗人以江南的美好来抒写故国(北宋)灭亡之悲情。为反衬。(每点3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雨湿清明”交代了时间是清明,是应回乡祭祀先人的日子,又加上冷雨纷纷,烘托出诗人内心悲凄,“香火残”写出了无人祭祀的悲凉,表达出诗人无法回乡的凄苦之情。这种情形之下,诗人更觉时间过得慢,只能“独自倚阑干”,突出了寂寞与怅惘的诗人形象。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设问方式一般为“诗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征”“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等。可单独设题,也可以渗透在分析诗歌思想情感考点之中。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②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③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④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①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本题可抓住环境烘托“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诗人的动作行为“日长独自倚阑干”来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借景抒情手法,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这首诗(词)写了怎样的景,抒了什么样的情?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答出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情景交融或是以景结情等,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写了怎样的景,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本词中上阕写的是清明时节冷雨纷纷的悲景,抒发的是寂寞愁苦的悲情,可答借景抒情;而下阕所写是美好的江南春景,抒发的却是诗人国破家亡之悲,可答乐景衬哀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