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诗歌的意境、意象和感情的区别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9-17 16:09
“意象”是近些年来诗歌鉴赏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术语,它最能体现诗歌的本质。可以说,它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钥匙。因此,把握意象对于诗歌鉴赏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意象”,指的是融合了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含有某种思想感情的形象。

  如果不了解意象的特点,很难真正读懂诗歌。请看下面两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和“落日”是两句诗中很精彩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应怎样理解?它们好在哪里?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浮云”行踪不定,让人联想到漂泊。“落日”徐徐而下,让人联想到对朋友的依恋。这两个意象可能就是由眼前之景引出的,却又含有不尽之意,因而很能体现诗歌暗示性的特点。

  意象具有继承性。一般说来,意象表达的意思(情感)是比较固定的。比如“白云”是晴空景象,一般用来表现浩茫的空间,如“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而“黑(乌)云”是雨前景象,一般用来表现环境的险恶,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青云”一般用来喻权势,如“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李白《古风》);“闲云”一般用来表现闲适之情,如“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孤云”用来表现淡泊宁静,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出,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是鉴赏古诗的必要准备。

  意象又是有创造性的,同一个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请看下面的三个例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莺啼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春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三首诗中都使用了黄鹂(莺)的意象,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截然不同。在《绝句》中,“黄鹂”的意象传达出喜悦之情。在《春怨》中,黄莺的意象则传达出烦闷之情。女子思念在辽西征战的丈夫(或情人),梦被莺啼打断,自然心中烦闷。在这首诗中,通常情况下传达喜悦之情的意象“黄莺”就被彻底“颠覆”了。而在《蜀相》中,“黄鹂”的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更是十分复杂。诗人只见祠堂,不见丞相,美景更增感伤,因而在诗中“黄鹂”的意象所传达的更多的是惆怅之情。这就涉及到梁启超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了。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真正把握意象,还要把该意象放在全诗中细加揣摩。

  意象具有创造性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即相似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意象来表现。同是表现愁,李煜的词化作了空间上的长度——《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贺铸的笔下,则化作了时间上的距离——《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在李清照的笔下,“愁”有了重量——《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三位词人笔下的意象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是诗歌意象的创造性。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既要了解诗歌意象确定的一面(继承性),又要了解诗歌意象变化的一面(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鉴赏的层次。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