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及试题答案解析(6套)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5-29 11:09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与可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注】 ①磴:石级。
(1)钱钟书在《宋诗评论》中评价文与可“在诗里描摹风景,常跟绘画联结起来”,创造了以画写诗的手法,请结合本诗的颔联和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分析时,要紧扣“以画写诗”的题干提示,抓住具体的意象进行分析。(2)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体现了诗人闲适、恬淡和喜悦的心情,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阐述。
【答案】 (1)两联的景色描写由远及近,动静相生,形色相映,很有画面感。颔联描绘出一幅烟开远水,日照高林,鸥落雉飞的动态画面。颈联描绘的则是一幅大麦满园、蚕卧桑叶的静态画面。(2)本首诗表现诗人闲适、恬淡、喜悦的心情。首联诗人清晨沿着山路拂松穿竹,露水打湿了衣裳。颔联和颈联写太阳升起后诗人所见的清新明丽的山林乡村景色。尾联写在村庄的晚景中,诗人踏着月色信步回到住处。这些无不流露出诗人对山寺的喜爱和内心的闲适恬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和沈石田落花诗
[明]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颔联借助历史故事说理,自然是用典手法,需要分析出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来。(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
【答案】 (1)用典。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不见莺啼有吠蛙”寓指春去夏至,花落时节;呼应首联(或呼应标题)以景结尾,委婉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或无奈与自嘲)。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添盆中石菖蒲水仙花水
杨万里[]
旧诗一读一番新,读罢昏然一欠伸。
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
【注】 杨万里:号诚斋,南宋诗人,主张积极备战,正直敢言。因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后痛恨奸相专权,终忧愤而死。
(1)全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评论认为,全诗的精妙处就在于“无数盆花争诉渴”的“争诉渴”三字上。“争诉渴”三字有怎样的妙处?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首诗语句比较直白,诗歌内容较好理解,一个“诉”字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边是花草在喧闹,一边是诗人的无所事事,对比明显。(2)赏析诗句的妙处,一般从使用的修辞手法、艺术技巧及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来分析。诗人给花浇水时,花儿争着说自己渴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本来无声的花卉似乎一下子喧闹起来,也使诗人寂寥的生活一下子充满了生气。
【答案】 (1)运用了拟人(“无数盆花争诉渴”)和对比(一边是宠柳娇花的争相喧闹,一边是懒散的诗人在吟诵旧作中昏然睡去)的修辞手法。(2)这三字将石菖蒲和水仙花拟人化,不仅写出了石菖蒲和水仙花争宠斗媚的人情意态,也似乎让人听到了它们争先恐后地喧哗声,使诗人寂寥清闲的闲居生活顿时充满生气。
4.(2014·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 ①莫,莫非。
(1)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描写了一个喜欢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
(2)①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想象”),前两句作者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象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初春
徐 灿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 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两句,含蓄隐曲,历来为人称颂。请对此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要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分析。(2)本题考查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紧扣住“含蓄隐曲”这一题干关键词来组织答案。
【答案】 (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独居闺阁的作者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2)第一句写碧空层层叠叠的云朵覆盖的仍然是故国的河山,言外之意是山河依旧,却已改朝换代,委婉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第二句请求月光不要再照耀那故国河山的深处,言外之意是这样更能勾起我心中的亡国之痛,委婉地表现了故国沦亡后内心的悲怆之情。
6.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
苏 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 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1)本词中的“亭亭”和“荧荧”两词极富韵味。请任选一个,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亭亭”和“荧荧”这两个叠词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词人对待友人的哀伤、思念的情感。(2)本题考查鉴赏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
【答案】 (1)“亭亭”,直立的样子,在这里作者把高楼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不会像高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送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的哀伤,也表达了词人不能像高塔那样目送友人远去的遗憾。“荧荧”,指“残灯斜照”之光,在这里又暗指泪光,因思念而泪流满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因思念友人而独守孤灯,彻夜难眠。若答叠词,赏析合理也给分。(2)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