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解说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2-23 12:22
笛声
(1)游子思乡,归心似箭。
例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借满城飘荡、无处不在的笛声传万千游子飘泊天涯、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
(2)征人思乡,嗟怨连连。
例2:王之涣千古名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借羌管悠悠,抒万千感慨。
例3:边塞诗人李益的《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更是将戍边将士的荒寒苦怨、思家念亲之情渲染得格外悲壮动人。
附:羌笛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灯:
   ⊙(1)温暖、美好、团圆、希望、向上、亲切
例1:《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晰晰!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向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5]这段中古老的吟唱,在宗教与政治的威严中表现着人类对光与火的原始膜拜。
例2: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例3:王维《过卢四员外宅看饭僧共题七韵》
“不须愁日暮,自有一灯燃。”
   例4:“人生不相间,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赠卫八处士》)
   例5:“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送僧归日本》)
   例6:“终宵处幽室,华灯光灿烂。”(韩愈《江汉答孟郊》)
   例7:“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齐己《书古寺僧房》)
   例8:“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例9:“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辛弃疾《木兰花慢》)
   例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例11:“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2)孤独、凄凉、愁苦、哀伤、凄婉、惨淡
例1:“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腔长叹。”(李白《长相思》)
例2:“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例3:“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
例4:“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眼。”(杜牧《旅宿》)
例5:“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例6:“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夜思》)
例7:“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周邦彦《关河令》)
例8:“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贺铸《蝶恋花》)
例9:“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伦《烛影摇红》)[4]
例10:“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颜色类
白:纯洁 无暇 凄凉
红: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
绿:希望 活力 和平
蓝:高雅 忧郁
黄:温暖 平和
紫:高贵 神秘
黑:黑暗 绝望 庄重 神秘 对死者的怀念 命途的多舛

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类
英雄:追慕 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 明志 自省 鞭挞


地点类
1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例1: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例2: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例3: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2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例1: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例2: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例3: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3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4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国家) 衰败 萧条 (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5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6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7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8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9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10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11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12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其他类
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例1: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2破晓:初现希望
3深夜:愁思怀旧
4鸿雁、尺牍、尺素: 信
5后庭花:亡国。
6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7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8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9白发:
⊙愁苦、迟暮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2:宋代  斯植《门柳》:“看尽门前柳,愁多白发新。灞桥风雨夜,离别是何人。”
例3:“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例4:“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例5:“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例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附录:诗歌意象简述(两分法)

A、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1)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例1: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例2: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例3: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例4: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例5: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例1: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例2:《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例1: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例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4)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例1: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例2: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例3: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1)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2)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3)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1)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白居易《琵琶行》:“此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2)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B、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
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心若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1)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2)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3)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例1:例2:
(4)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5)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