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考题分析 >

古诗歌鉴赏题练习及答案汇编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1-26 11:31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有人说这首诗首联“浮云在空碧”句写得并不出色,然继之以“来往议阴晴” 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诗作分析。(4分)
(2) 诗题中有“行”,诗中却不见“行”状,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一“行”字的?这样构思妙在哪里?
1.(1)“议阴晴”三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浮云”以人的习性,把浮云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同时这三个字又函盖全篇,独具匠心,“荷雨”一联承“阴”而来,“鹊声”一联承“晴”而来。乍鱼还晴,“山色”刚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
(2) 诗人是通过景物的变换来表现“行”。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岛狎波,无一不在写山行,这样构思显得极为精巧。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
2.①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2分 ②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③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3分(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对2点得三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日 暮①·杜 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 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与颔联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3.(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则使人从寂静而冷清的村落想象到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的景况。这就隐隐透出一种思乡恋亲的情绪。为颔联发出“江山非故园”打下铺垫。(2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迟。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解】①蛩,蟋蟀。 ②坐驰,神驰。谓身形不动而心驰于外。
⑴诗歌的前四句重在写景绘色,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前四句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
⑵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⑴运用近景和远景相结合的手法,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把秋夜景色描写得非常真切,还运用静景和动景结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气是静景的描写,而宿雁成群与四壁的蟋蟀声是动景的描写,相映成趣,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沉寂。
⑵颈联抒发了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表达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5.(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答到意思即可)
 
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1)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的“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6.(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4分,每个特点1分,答出4个特点即可得4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  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安禄山攻陷潼关,杜甫身陷贼营在长安所作。② 鄜(fū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1)这首诗的一、二两联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1)想象或虚写(也可写作对写手法)。(1分)首联明明是自己看着长安的月亮怀念妻子,却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看着月亮一定在怀念长安的丈夫;颔联诗人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而想象小儿女陪妻看月,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2分)这样使得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妻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1分)
(2)尾联正面抒写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怀念。(2分)同时隐含着对国事的关心,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2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
清人孙诛评价此诗道:“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二字逗出情思,使通身灵活。”
(1)“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2)前三句是怎样为情思的逗出“层层布景”的?试作简析。
8.(1)“卧看”二字逗出了宫女对爱情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牛郎织女是中国坚贞不逾爱情的象征,他们虽银汉相隔,但仍有一年一度的相会机会,而自己如花似眷却深闭宫中,流年似水。从而表现出对牛郎织女的向往,即对爱情自由生活的向往。
(2)首句:居住环境布景。通过“银烛”“秋光”及因银烛、秋光而变得色调阴冷的画屏三个意象,勾勒出宫女凄凉的生活环境。次句:人物活动布景。通过“扑流萤”这一动作细节,表现出宫女生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第三句:自然环境布景。通过阴冷的“天阶”和“凉如水”的“夜色”表现出宫女内心的悲凉。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赏析,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80字)(6分)
9.(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2分,每点1分)
(2)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此勾起乡“念”;由夕阳落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想到自己年华老去,生出无限伤感。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出塞·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5分)
10.(1)(3分)不好。“冲”字描绘出战士们在雪夜冲锋前行的生动画面(1分),更表现出将士们一往无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使诗歌充满了一种高昂激扬的情绪(1分)。“冒”字也能表现冒雪前进的情形,但在力度上没有“冲”字强烈(1分)。(语意相近即可;若答成“冒”字好,分析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若没有明确回答“好”或“不好”,扣1分)
(2)(5分)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为我们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的形象。(2分。形象特点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2分;语意相近即可)诗歌通过衣着来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用“金带连环”束“战袍”,刻画出了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马头冲雪过临洮”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来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卷旗夜劫单于帐”以“卷旗”的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乱斫胡兵”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3分。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描写三方面进行分析,各给1分;语意相近即可)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