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三百首 > 古诗赏析 >

叶采《暮春即事》“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全诗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1-20 11:55
《暮春即事》是宋代学者叶采的诗作,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一、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三、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因此,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语言平易,景物生动贴切,开头两句对仗得也很自然,增强了喜悦的气氛。

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①,点点杨花入砚池②。
闲坐小窗读周易③,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释
①瓦雀: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行书案: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
②点点杨花入砚池:点点杨花飘入室内,落在砚池里。
③周易:儒家经典著作。

译文
屋顶上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到砚池中。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依然潜心地读着《周易》,不晓得春天过去了多少时间。


鉴赏
这首《暮春即事》,是写古时的读书人,一心埋头书案,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十分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似乎没人,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不然,麻雀不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
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赏析二:
这是一首即事诗,以眼前事物为题材的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开篇入题,柳絮飘坠,切暮春时节;书案砚池,明即事内容。

多么宁静的书室。垂柳飞絮的季节,春风娇弱的日子,屋里没人吧,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竟然无人拂拭。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不然,麻雀岂能闲步书案,柳絮那得安卧砚台。这是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书室里其实有人,那是诗人,“闲坐小窗读《周易》”。然而,书室却宁静得似乎没有人的存在,看来书室的一切动静同诗人都毫不相干,他如老僧入定,全部心思都在《周易》这本书上呢。书室的宁静正衬托出诗人的宁静。结句“不知春去几多时”是推进一层的写法,拓展了全诗的时间容量。诗句描写的是眼前之景,表现的却是一春之事,花开花落纯任自然,诗人未曾留意,何尝动心。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而,这只是这首诗的表层意思。

有时候要读懂一首诗,首先要读懂诗人。叶采的《暮春即事》就是这样一首诗。

叶采,字仲圭,一字平岩,福建邵武人,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再传弟子,著《近思录集解》。《近思录》是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和概论性著作,选取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论学语录分类编辑而成。叶采《近思录集解》通过注释程颢的《定性书》,极大地丰富了定性学说的理论内涵。定性学说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定性学说认为,只有一切以理为主宰,循理而动,才能排除私意邪念的纷扰,达到内心的恬静安宁。要求“以道养心”、“以理养心”,实现涵养功夫的提高。

“闲坐小窗读《周易》”,《周易》的哲学思想是理学的理论基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不着痕迹地透露了全诗的主旨。当诗人全身心地沉浸在理学世界中的时候,内心世界一片从容,一片自然和乐,世间万物都不能进入他的意识。诗人表现的是他的理学涵养功夫。



相关阅读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
苏轼《望湖楼晚景》“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
萧雄《风洞》“深谷崖边一窍开,汹汹橐龠走奔雷”
朱彝尊《出居庸关》“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
东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人生寄一世,奄忽
曹邺《官仓鼠》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有帮助
(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