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鹿门,山名,在襄阳。庞公指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就,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忽到庞公栖隐处”中的“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3.这首诗的体裁属于___________。(1分) 4.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开篇两句写渡头的喧闹,是为了反衬鹿门山中的幽静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B.“人向江村”,“余归鹿门”,这样的比照暗含着诗人隐逸的志趣。 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D.诗歌最后一句中的“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5.简析“鹿门月照开烟树”一句中“开”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作者描绘了一幅江边之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望着渡头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2.“忽”字是诗人微妙的感受,表达了诗人为大自然所融化,陶醉其中,忘情山水,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境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意对即可) 3.古体诗 4.A 5.“开”字将月光照射下,烟雾笼罩的山林由朦胧而赫然清晰地动态过程凸现出来,用词生动,意境全出,暗示了诗人脱离尘世喧嚣,归隐鹿门幽境,心境也因之豁然开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译文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 《夜归鹿门歌》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诗人的隐逸情怀。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上个场景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下个场景侧重于月照、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全诗笔法顺畅,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诗歌意象:山寺、钟声、黄昏、渔梁渡、沙岸、江村、鹿门、明月、烟树、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幽人。这些意象组成了“夜归鹿门”及隐居生活的整个“境界”(王国维)。 诗歌主旨: 作品通过对诗人自己夜归鹿门及在鹿门隐居生活的描述,表现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活志趣,同时也透出诗人生活的孤寂与落寞。 诗歌艺术: 1)对比反差:诗人的归隐与世人的争名形成对比,构成反差,突出诗人超然的生活追求。 2)借典言志:诗人借庞公归隐鹿门山的典故来描述自己的归隐生活,表达自己的归隐志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