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白居易《村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6-27 22:46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2)关于这首诗的感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
(3)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寓情于景。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2)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示例二: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3)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
(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1分)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1分)(每点3分)

二:
(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蕴含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
答案:
①首句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霜草之“苍苍”,使其境界更为开阔,点出秋色的浓重;写虫之“切切”,渲染秋夜的凄清。
②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三:
(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3分)
(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1)①首句化用《桃花源记》原意 ②首先表示年复一年,时间推移;其次具有强化感情的作用。
(2)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第①点可紧扣诗题来答,第②点可紧扣第二句诗来答,第③点可紧扣最后两句诗及诗后注释来答)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和平实流畅的语气画出一个平常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来,却清新恬淡,诗意浓郁。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多么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他暂时忘却了自己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无怪《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文章标签: 古诗考题  



相关阅读

崔涂《江雨望花》阅读答案
《梅花引·荆溪阻雪》阅读答案
韩愈《宿龙宫滩》《郴口又赠其一》阅读答案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阅读答案及赏
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代诗歌常见的几种形象及相关题型解答方法步骤及

有帮助
(18)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