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喻西境 朱熹 北岭苍茫雨欲来,南山腾踯翠成堆。 稚杉绕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 客路情怀元倥偬,今晨游眺却徘徊。 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苍茫”二字,状出空阔辽远的场景;“翠成堆”,描绘了群山环抱、抵苍翠欲滴的风貌,“腾踯”二字,用拟人手法,照应“雨欲来”三字,间接写出云层翻滚的场景。 B.颔联,“绕”与“涵”相对,以前句之动显后句之静,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促成视觉意象的变换。涵,原来是包容的意思,这里形容出碧水连天的壮观景象。 C.颈联,诗人被这瞬息变换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时间竟/忘记了自己还要赶路,旅途中的心情原是那般迫不及待,而今日清晨游览后,又不愿离开。 D.前两联描摹山野景象,让读者身临其境,让诗人顿感心旷神怡,如人画境;诗人用笔墨记录这段偶遇,为后两联发出感慨做铺垫。 2.朱熹说过“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请结合本诗的尾联,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1)这两句评价语是说诗歌抒情与说理并不妨碍,除去阻碍真知的错误思想就会领悟到饱含至理的理趣。(2)眼前出现的景象,全都成为美妙的诗材;如同彩云一般的锦缎,哪里还用人为剪裁。尾联,诗人即景生情,信手拈来都是佳句,诗人非常享受创作过程中遇兴遣词的乐趣。(3)尾联启示读者,生活中不必局限拘泥于眼前的境况,转变关注点,懂得任运随缘,就会换一份心境,多一分收获。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分析错误。“稚杉绕麓干旗卷,野水涵空一鉴开。”环绕山脚的幼杉,就像无数锦旗漫卷;映照天空的野水,宛如一面明镜散开。诗人在此又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杉树和涧水比作锦旗和明镜,所以,是用前句之密形下句之疏。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炼句的能力。 首先分析评价语的意思。“未觉诗情与道妨,尽除理障出理趣”,“诗情”指诗歌抒情,“道”指诗歌说理;“理障”指阻碍真知的错误思想,“理趣”指饱含至理的理趣。这两句是说诗歌中抒情和说理二者并不妨碍,排除阻碍或者换一种角度就能领会到理趣。 然后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体会诗情。“自然触目成佳句,云锦无劳更剪裁”意思是眼前出现的景象,全都成了美妙的佳句,如同彩云般的锦缎,哪里还用人为的剪裁?朱熹眼前出现的景象,全都成了美妙的诗材;这些“佳句”更是无需剪裁,自然天成。 接着分析尾联中传递出的“道”和“理趣”。结合诗歌标题和前面几联可知,本诗是朱熹途经新喻县,看见此处风景秀丽,顿感心旷神怡,即兴创作了这首诗。诗的前四句描摹山野景象,令人如入画境;后四句抒发愉悦心情,更让人感悟深刻。诗人表面写景色之美,却又不受眼前境况的束缚,貌似不经意间的诗句,能包含至理的“理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