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谣 林希逸 溪上行吟山里应,山边闲步溪间影。 每应人语识山声,却向溪光见人性。 溪流自漱溪不喧,山鸟相呼山愈静。 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 人生何必学瞿仙,我行自乐如散圣。 无人独赋溪山谣,山能远和溪能听。 【注】林希逸,是南宋有名的山水画家。养丹,道士静候金丹炼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写作本诗时能把诗情和画意结合起来,在选景和构图上有独到之处。 B.诗人行吟溪山,认为自己沉浸在美丽山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乐在其中,不必求仙求圣。 C.诗人在畅游山水时无人陪伴,但他并不孤独,因为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又有潺潺流水相随。 D.诗人采用歌谣体式,随意而吟,自然闲散,如行云流水,这与诗人抒写闲逸恬静之情是很合拍的。 16.《宋诗鉴赏辞典》评价这首诗“创造静的意境颇得王维‘鸟鸣山更幽’之妙。”诗人是如何创造这一意境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C(C项,“有远山静静地相对而坐”是错误理解了诗意。诗的第一句就写到“溪上行吟山里应”,意思是说山与诗人的歌谣相应和,而不是“静静地相对而坐”。) 16.以动衬静。通过山的回音、溪流的水声、山鸟的叫声,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寂静。正面描写(或比喻写静)。通过直接描写野鸡孵卵、睡鸭栖芦的静态,勾画出一幅恬静的溪山图。(或为了创造静的意境,诗中选取“溪上行吟山里应”“溪流自漱”“山鸟相呼”之声,从声音上以动显静,故曰“溪不喧”“山愈静”。写“野鸡伏卵”“睡鸭栖芦”之态,则是直接写静态:“野鸡伏卵似养丹,睡鸭栖芦如入定。”这一联状物工巧,以道士“养丹”比喻野鸡伏卵,以老僧“入定”比喻睡鸭栖芦,新颖独到,风趣盎然,使这幅恬静的溪山图更添情韵。每点3分,答对观点1分,分析正确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