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注】“四十五”是在兄弟(包括从兄弟)中的排行,“王四十五”是徐铉的朋友。东都:江都府,即今江苏扬州。负米:指孝养父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紧扣题目,先写送别的天下形势,一个“方”字,自然引出“泪易垂”。 B.王四十五是为了赡养父母而不得不与作者离别,作者被他的孝心感动。 C.“落化时”点明离别的时间,落花时节本应逢君,如今却要分离,乐景写哀情。 D.作者折柳相赠,离别之后柳枝向着南方,借向南之枝,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 E.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实写离别之境,后四句遥想别后之思。 15.全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 14.CE(选C给2分,选E给3分。选A、B、D不给分。) 【解析】C项,“乐景写哀情”理解错误,这里用“落花”烘托离情,属正衬,不是反衬。E项,“后四句遥想别后之思”错,后四句是对朋友的安慰与表达不舍之情。“殷勤手中柳”一句也并非虚写。 15.通过“泪易垂”“手中柳”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离别的伤感。对朋友在天下大乱之时能回家孝养双亲的赞美。对朋友的劝慰:以后彼此可通信,还有相逢之期。(每点2分) 【赏析】 首联先写送别时的形势。朋友相别,离愁别绪,本来就够凄苦的了,又值兵乱不绝,更令人焦心,自然在离筵上“泪易垂”。颔联写离别之因,并抒发了诗人的惜别之情。王四十五冒着战乱,回家尽孝,而我只得在此送别,只可惜辜负了春光。颈联语气一转,由伤离而劝慰。一别之后,可以鱼雁往来;相互宽慰,终还有相逢之日。末联说:作者情意殷勤,折柳相赠,君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东都江都在江北,江宁则在江南,友人虽北去,然而思念朋友之时,必定会翘首南望的,所以特地说“此是向南枝”。这样,末联以折柳相赠,慰藉友人,归结全诗。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打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动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