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後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 〕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经》中的“风”与“雅”大都是写实的诗篇,王令认为老杜之诗堪与其比肩。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所以,他的诗就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 “诗道”的规律。 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激励后世,流传久远。 E.王令对大诗人杜甫是非常尊敬的,整首诗的内容都是对杜甫及其诗歌作出了高度的评价。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参考答案 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C.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而后工”,诗人并没有认可这样的“规律”;E.整首诗不只是对杜甫及其诗歌做出高度评价,还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并代杜甫鸣不平。) 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 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 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 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 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