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7-13 22:32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后唐】李存勗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清歌舞凤。
长记欲别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前两句中“曾宴”点明对往事的回忆,描写了二人相会时清歌凤舞的欢乐场景。
B.中间两句描写了宴会结束后悲痛的送别场面,“长记”照应“曾宴”,画面一喜一悲。
C.最后两句描写了分别时“残月落花烟重”之景,引起了词人别后的无限相思之情。
D.“如梦”是本词的词眼,叠用两个“如梦”点明了词人回忆往事时的惆怅和伤感。
E.“亿仙姿”是词牌名,后来取词中“如梦”二字改名为“如梦令”,从字数上属于中调。
2.这首词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参考答案
1. C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
【解析】C项,“残月落花烟重”应是描写眼前之景,不是分别的。E项,本词应属于小令,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属于中调。
2.对比。(2分)今昔情景悬殊,过去两人宴游、唱歌跳舞充满欢乐,分别时也是依依不舍,缱绻多情。(2分)这一切像一场梦,眼前一派萧瑟凄凉之景,心上人杳然无踪迹,此人夜不成寐。今昔对比鲜明,足见词人情深愁重。(2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旧抒感的小令词。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曾宴,点明往事。桃源深洞,“舞凤”,即凤舞,为叶韵,乃倒用,言伊人如凤之舞。词中写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故事,省去全部细节,只将初会和离别时最深的印象加以形象化的概括,高度精炼。清歌凤舞,风光何等旖旎!
“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长记”二字是关键,记忆中的情景是那么的美好,可这一切已如梦幻,永无再现之期。小词没有多少篇幅,不容铺叙,要求写得很精粹,所以“长记”以下几句对整个宴别的过程便撷取了送别这一高潮时的场面来写。“长记”二字,上接“曾宴”二字,“和泪出门相送”写送别之悲痛,这是实写,下面旋又转入虚写。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如梦!如梦!”诗有诗眼,词亦有词眼,这四个字实为本词之眼。如梦者,昔年之事如一场无凭的春梦,昔年之景只能在梦里再现,昔年之倡除非在梦里相逢。叠用两个“如梦”,显得更为惆怅,更为感伤。残月乃夜阑之景,落花烟重乃暮春之景,伤心人别有怀抱,才会有凄凉的感觉,更显萧瑟的气氛,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小令,抒情细腻,婉丽多姿,辞语美,意境更美。词人描绘了曾和佳人在理想的世外桃源之地相聚时的情景,此为虚写梦中之景的美好,成为感情之流回旋奔涌而下之处,回忆如梦,因而显得特别含蕴丰富;梦醒时分,侧重于对眼前情景的刻画,眼前的半轮残月和簌簌坠落的花瓣,如烟一样的月色,给全词笼上了迷蒙孤寂的气氛,在这凄清的夜里,对她的思念绵绵不断,如此深沉。虚实两端互相补充,形成“以闲淡之景,寓浓丽之情”的特色,更显意味深长。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咏史怀古诗与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
杜睿《登金山寺塔》阅读答案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
杜甫《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阅读答案及翻译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范成大《横塘》阅读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