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王建《李处士故居》阅读答案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6-04-01 09:03
李处士故居
王建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
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①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1.本诗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6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描绘了李处士故居的荒凉、寂寥、冷清的景色。(2分)露浓烟重,芳草萋萋,柳树拂堤,落花满地,半窗残月,树间莺啼。(要描绘出主要意象:露、草、树、花、月、莺。三处1分,共2分)作用: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为下面的抒情做铺垫。(2分)
2. 本诗表达了作者物是人非之感。(2分)。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满地的凄凉景色,是实写;不禁想到李处士在这里大摆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客醉”“芳筵”是虚写。如今,原来的人都已不在,只剩下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2分)


1.“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是如何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6分)动静结合(以声衬静)。(2分)院落里落花满地,一弯残月斜挂窗口,黄莺啼叫。(2分)营造了一种冷清凄凉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伤感,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2分)
2.(5分)作者想到以前李处士在这里大摆筵席、宾主畅饮的情形,而现在故居中的亭台楼榭都荒凉不堪,走进去都有可能迷路。(2分)诗句以虚衬实,(1分)表达了物是人非之感。(2分)



1.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金人瑞评此诗云:“三四句逐字皆人手边笔底寻常之字,而合来便成先生妙诗。”请指出此诗颔联妙在哪里,并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处士故居物是人非的慨叹与伤感。作者来到李处士故居,看到的是露浓烟重、芳草萋萋、落花遍地等凄凉景色,不禁想起往日与李处士在这里大张筵席、宾主畅饮的欢畅情形。而如今“风景宛然”,宾主却已不在,只剩故榭荒路,物是人非之感便油然而生。(大意如此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此诗颔联选景、遣词皆为常见,组合起来却妙趣横生。其巧妙之处如下:①构思巧妙。此二句妙在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上“无”与“有”为反对,虚实相生,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②用词巧妙。“落花”用“一院”来修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3.下列对本诗文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草萋萋”于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中的“芳草萋萋”语意相同,感情也相同。
B.“树映阑干柳拂堤”意谓茂盛的树木映衬着阑干,垂柳拂掠堤岸,衬出景色优美。
C.三四句描写落花满地,无人醉酒,再现半窗残月、树间莺啼的景致,凸显环境寂寥。
D.五六句想象李处士当年在故居大张筵席,欢快畅饮的情景,流露出欣喜羡慕之情。
E.七八句把景色依旧与人心已改、故居冷落与门外热闹进行对比,强化了悲凉感情。
答:CE(A.分析有误,两者感情不同,“草萋萋”表达的是悲凉氛围,而“芳草萋萋”则是欣喜之情。B“衬出景色优美”不准确,此句固然有优美之意,但更主要的是寂寥冷落之味。D“流露出欣喜羡慕之情”有误,应是不觉感到此地如今荒凉破败。)(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
《送李端》《喜见外弟又言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江上雨寄崔碣》阅读答案
罗隐《桃花》阅读答案
张潮《商调·黄莺儿 赠燕》阅读答案赏析

有帮助
(4)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