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李颀《琴歌》阅读答案及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7-07-14 18:06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①。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②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③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④从此始。
【注】①广陵客:指善弹琴的人。②渌水:琴曲名。③清淮:地近淮水。④云山: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和《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由欣赏琴曲,陶醉于琴声的欢乐自适到产生摆脱官场束缚的归隐之念。(2分)作者和朋友一边喝酒一边听琴,推杯换盏,陶醉于琴声中。但听了琴曲后,作者想到自己将奉命出使千里之外的清淮,别宴上缕缕琴音不禁牵动他无限的乡思与愁思,仕途之累使他深感厌倦,因此作者萌生了强烈的归隐之情。(2分

2:两者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琴弦拨动,顿时万籁俱寂,四座之人都为之陶醉。星星渐稀,时间飞逝,在美妙的琴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作者通过这些情境侧面烘托出了广陵客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表现了琴声的美妙。(1分)《琵琶行》中的这两句通过“悄无言”“秋月白”等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1分)


1. 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琴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8分)
答:①反衬手法。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抓住特定的意象——月、城头、乌、霜、万树和风,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深秋月夜图,以哀景反衬乐情,本是欢快融洽的场景陡然变得低沉压抑。
②侧面烘托。七八句,一声琴弦,万籁俱寂,四座无言。“物皆静”“星欲稀”,写出了人们陶醉在琴声中而忘记了时间,从侧面烘托了广陵客高超的弹奏技巧。
③寓情于事,缘景写人。全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把写事、写景、写琴与写人有机结合。作者奉命出使,远离京城,但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精神苦闷;既入仕途,又向往诗酒和音乐的怡然自得,因而流露出一种思乡归隐的情绪。(每答对1个要点,给3分;答对3个要点给8分)

赏析
《琴歌》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记一次宴会听琴的情景。前六句以室外凄清的秋景来反衬华堂上炉火融融、红烛高烧的温暖欢乐。后四句以琴声一响万簌俱静,听者沉醉无言,并且引动诗人辞官归隐的念头,来表现音乐神奇的感染力量。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歌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最后两句写诗人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杜牧《江上雨寄崔碣》阅读答案
罗隐《桃花》阅读答案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
《送李端》《喜见外弟又言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张潮《商调·黄莺儿 赠燕》阅读答案赏析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