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古诗考题 >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陈与义《清明二绝(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5-04-10 22:53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宋]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 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
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2分)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3分)
2.吴诗对大好春光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侧面描写。(1分)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在游人离去后再现柳林,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清明的景色。(意思对即可)(2分)
    陈诗用欲扬先抑(或对比)的手法。(1分)前两句状冷落难堪之形,抒压抑凄楚之情。“风抛市井声”,写城里郊外,人声鼎沸,节日氛同异常浓烈;而此时此刻,“我”这“病夫”却孤家寡人,冷冷清清,两相对照。后两句,诗人却宕笔开去,写诗人凝神注目,“一帘晚日看收尽”。微风习习,杨柳袅袅,作者倾觉百媚滋生、神爽志清。诗的基调一下子高昂起来,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意思对即可)(2分)


二:
(1)、这两首诗写景的顺序和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2)、从总体上看,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都绘出了春天美妙的画面,但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不同:吴诗先从视觉状梨花、杨柳,再从听觉摹笙歌、流莺;陈诗先从听觉交代市井声,再从视觉写晚日、杨柳。或:吴诗从“大”处落笔,写“游子”群体赏春的热闹场面;陈诗从“小”处着笔,写“我”所见所闻所感。
(2)相同点:总体上看都比较明朗。不同点:吴诗情景合一,令人陶醉,感情更显欢畅;陈诗前两句感情凄苦,令人怆然,但后两句感情上扬,给人爽朗之感。






对比赏析:
《清明二绝》注释:
①卷地风,猛烈的大风。市井声,街市上喧闹吵杂的声音
②危坐,端坐。③晚日,夕阳。④媚,美好的风光。
赏析:
《清明》是一首心灵的小乐曲。作者巧妙地通过风势由猛而微,描写了清明一天中情绪的微妙变化。外面大风猛烈,传来街市上阵阵喧闹的噪音时,抱病的陈与义正襟危坐,表明他心情烦乱,无法悠然自得地欣赏春景。到了傍晚,夕阳斜照,已是日丽风和,杨柳轻摇,于是诗人陈与义高兴起来,晒窗赏景,明媚春光尽收眼底,引起诗人陈与义无限喜悦。写来曲折、含蓄,清新可喜。
 

苏堤清明即事
注释: 
①苏堤,元佑间苏轼官杭州刺束时建于西湖
②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Ⅱ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为第十七番花信风。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④笙歌,乐声、歌声。④属、归于。
⑤按,古人极重清明节,有“朝朝清明,夜夜元宵”之说。该意境与周密《曲游春》词“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相似。
⑥苏堤,宋元佑间苏轼任杭州刺史时所筑,横亘西湖 
⑦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⑧梨花风,梨花为第十七番花信风
⑨吴惟信,字仲孚,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南宋后期诗人。
译文: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把佳节清明的西湖,描绘得确如人间天堂,美不胜收。

赏析:
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文章标签:



相关阅读

张潮《商调·黄莺儿 赠燕》阅读答案赏析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后亭见樱桃花悉已披
虞集《【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阅读答案及翻译赏
罗隐《桃花》阅读答案
《送李端》《喜见外弟又言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牧《江上雨寄崔碣》阅读答案

有帮助
(5)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