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卢纶(?~约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估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3分) 【参考答案】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1分) (2)借景抒怀(或借景抒情)。(点明手法1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乡,独对明月,归思更切!(内容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古剑 清·高鹗 一条秋水万黄金,千载谁明烈士心。 夜半虚堂雷雨入,壁间惊起老龙吟。 (1)咏古剑,但诗中却并未出现“剑”字,试问作者是怎样咏出古剑的意象的?(4分)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格,将古剑比作“秋水”和“老龙”,分别写出了古剑出鞘时如秋水般明净的光芒,有如龙吟般跃跃欲试的剑声。 (4分,”秋水”、“老龙”各2分) (2)诗人以剑自喻,表明心迹,前两句中的“谁明”二字则表明“烈士心”无人理解,古剑不能为世所用(2分);后两句则从被闲置不用的处境展开进一步的描写,以“龙吟”写剑声,写出诗人跃跃欲试、急于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1分)。(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8分) [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青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飓,爱杀江南。 (1)张养浩,______朝人,他的这首元曲在景物描写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试做具体分析。(4分) (2)古典诗歌,有“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你认为此曲属何种意境?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 (4分) 【参考答案】 (1)张养浩元朝人。这首元曲的描写手法是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此为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驰来,酒旗在风中飘动,由于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 (2)此曲应理解为“有我之境”。这首曲子看是客观描写,实则处处有我。如“看沙鸥”中的“看”肯定是“我”在看,“芰荷丛一段秋光淡”,也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和评价。这样写使每个读者都感觉是自己在“看”美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鸣。诗歌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每一个读者都感觉是自己在赏景,从而有身临其境之感,容易引起共鸣。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兰竹诗 郑板桥 四时花草最无穷,时到芬芳过便空。 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 (1)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2)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趣和意境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既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又用“黄鸟稀”“辛夷花尽”和“杏花飞”来具体表现花落鸟稀、春光逝去的暮春之景。 (“春残”概括或总写 1分; 三景写全1分) (2)两首诗都通过对不畏春残的幽竹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其“不改清阴”的讴歌,不为俗变的高尚节操的赞美。(2分)在写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反衬手法,用众芳的调零来突出翠竹的“不改”之情志。(2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6分) 【参考答案】 ⑴屈原 白居易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宜兴作 苏庠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①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②,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义?(4分) 【参考答案】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着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能把意境描绘出即可,前两句2分,后两句2分,共4分)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2分)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1分);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1分)。(共4分) 八、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4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2)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九、阅读下面一首元词,回答①~③题。(8分)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①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②词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4分) ③“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答对一层意思得1分) (2)①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②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员夜煮茶”的细节来描写‘心事’也可)。(答对其中两点即得4分) (3)①动静结合。“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静。②通过写黄昏明丽的景物来渲染气氛③写景由远及近。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泊公安县 陆 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①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京“廷对”停泊公安。 (1)首联中“辽” 和“回”互相照应,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3分) (2)颔联与颈联的景物层次分明,互为一体,请简要分析写景角度的特点及作用。(4分) (3)有人说,尾联与《诉衷情》中的词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明两者共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时间的漫长,空间的辽远;对统治者恩怨交织的情感。(3点,一点1分。共3分) (2)远近结合、上下(高低)结合。江天、海风、明月,写出高远;萤闹、露下、萍开,写出近观。(2分)同时,也写出诗人的开阔的境界、高远的胸襟以及不灭的希望之火。(2分) (3)壮志未酬之憾;人生衰老之感;前程渺茫之意;对统治者的失望之情。(4点,答对1点给1分。共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