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词名句 >

吴伟业《沁园春·观潮》“笑指渔翁一叶轻”翻译赏析

来源:海博学习网 www.exam58.com    发布时间:2014-08-29 22:10
沁园春·观潮
(吴伟业)
八月奔涛,千尺崔嵬,砉然欲惊。似灵妃顾笑,神鱼进舞;冯夷击鼓,白马来迎。伍相鸱夷,钱王羽箭,怒气强于十万兵。峥嵘甚,讶雪山中断,银汉西倾。
孤舟铁笛风清,待万里乘槎问客星。叹鲸鲵未剪,戈船满岸;蟾蜍正吐,歌管倾城。狎浪儿童,横江士女,笑指渔翁一叶轻。谁知道,是观潮枚叟,论水庄生。

注释
⑴观潮:观浙江杭州钱塘江之潮。
⑵八月奔涛:吴自牧《梦梁录·观潮》载:“临安风俗,四时奢侈,赏玩殆无虚日,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流十八日透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奔涛,浪涛奔腾。
⑶崔嵬(wéi):山高峻貌。
⑷砉(xū)然:皮骨相剥离之声。
⑸灵妃:水中仙子。
⑹神鱼进舞:《水经注》载:“汉宣帝幸万岁官,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水。”
⑺冯夷击鼓:曹植《洛神赋》:“冯夷击鼓,女蜗清歌。”冯夷,古代传说中的江河之神。
⑻白马来迎:形容潮水。枚乘《七发》:“其少进也,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
⑼伍相:指伍子胥,春秋时楚人,后为吴相国。吴破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复国。事为子胥觉察,屡谏吴王夫差。吴王不听,赐剑令子胥自刎。子胥临死嘱咐儿子将自己双眼悬挂于南门之上,以观越国灭吴。吴王大怒,取子胥尸体裹以皮囊,抛入江中(见《史记·伍子胥列传》)。传说从此钱塘江便有了波涛滚滚的大潮,乃伍子胥暴怒所致。鸱(chī)夷:是一种革囊。
⑽“钱王羽箭”二句:相传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曾筑捍海塘,因怒潮汹涌,版筑不成。造箭三千,在垒雪楼命水犀军架强弩五百以射潮,迫使潮头趋向西陵,遂奠基以成塘(事见《十国春秋·武肃王世家》)。
⑾峥嵘:高峻,雄伟。
⑿银汉:银河。
⒀铁笛:多指隐者或道士所用乐器。
⒁万里乘槎(chá)问客星:槎,竹木筏子。张华《博物志》载:过去有一种说法,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住在海中陆地,见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有一次,此人带了很多粮食乘槎而去,行到一个地方,那里有城郭,有很多房屋,远看宫中,有很多织女。只见一个男子,牵牛在水边给牛饮水。此人问牵牛人这里是什么地方,牵牛人答:“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后采此人到蜀郡,问严君平,严君平说:“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的时间。
⒂鲸鲵(ní)未翦(jiǎn):鲸和鲵,都是水族中的凶猛动物,能吞食小鱼之大鱼,古以喻凶恶之人。此指清征服者。翦,即剪,剪除的意思。
⒃戈船:战船。
⒄蟾蜍:即癞蛤蟆。传说嫦娥偷吃不死之药,背着丈夫飞升到月宫,化为蟾蛤。后以蟾蜍代称月亮。
⒅狎(xiá)浪儿童:即弄潮儿。
⒆观潮枚臾:汉代枚乘在《七发》中,有广陵观潮的记叙。这里是作者自指。
⒇论水庄生:庄生,即庄子,名周,战国时人,《庄子·秋水篇》中,有论水的文字。这里是作者自指。

译文
八月的钱塘江浪涛奔腾,潮头千尺犹如高大的山峰,潮声砉然使人魄动心惊。浪涛中仿佛灵妃在看着我笑,神鱼一边飞舞,一边逐浪前行,那河伯冯夷擂响了大鼓,浪潮如素车白马前来相迎。伍员曾被装进鸱夷革浮在江上,钱王曾命人用羽箭射退潮头,那怨气,那怒气,强过十万兵。啊,多么高峻、雄伟的海潮啊,使人惊讶雪山在崩断,银河之水向西而倾!
我回到孤舟在清风前吹响铁笛,多么想乘坐木筏,浮游万里,当个天河问话的客星。唉,可叹凶猛的鲸鲵尚未剪除。那可怕的战船排满了江岸,但海上明月正吐着光辉,歌声音乐声充满了杭州城。只见那些弄潮的儿童,还有乘画舫观潮的男女游客,都笑着以手指我,说我是乘坐一叶扁舟的渔翁。他们有谁能知道?我其实是观潮的枚乘,也是论水的庄生。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仲秋,是词人奔母丧南归的第二年。

赏析:
《沁园春·观潮》是清代词人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并抒发了家国之感。上片写江潮胜景,下片感慨时事。这首词景语连绵奇绝。或摹景状物,或假以神话传说,想象新颖奇特,其豪放雄壮之势颇有东坡遗风。

这是一首描写钱塘江大潮之词。

  上片写景。起首三句排空而来,落笔心惊。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五最为汹涌,浪高千尺,如高山峻岭,巨声砉然。下面连用四个传说,写潮水的起伏变化:当其舒缓时,如江中女神秋波蜿转,神鱼挥练,翩翩起舞;当其急骤时,巨响如鼓,潮头白浪如万马奔腾,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二句,又以雪山崩裂、银河倾泻夸张地描写了大潮的雄伟壮观。上片写潮有缓有急,纵横跌宕,使人得窥潮之全貌。写大潮之来动人心魄,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惊魂不定。有色有声、生动传神。

  下片抒情。“孤舟”二句,笔势骤缓,转而写情: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于月明风清之夜,优游于江海之上,也许还能乘槎而去,遥至天河,问津仙境。词人正驰骋想象,遨游太空,思绪又跌落于现实之中,眼前如鲸鲵般的恶人还未剪除,战船满岸,尚有狼烟,可叹人们已忘记了切肤之痛,开始歌舞升平、寻欢作乐。一方面讽刺南明小朝廷的荒淫误国,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表现了他对时局的忧患意识和兴亡之感。最后以观潮之枚乘和论水之庄子自喻,剖露心迹。钱塘之潮正如他胸中之潮,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徐迂,正如他内心出世与入世这不可调和的矛盾,此起彼伏。在新朝与故国交替之时,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内心都充满痛苦与焦虑。本词作于他仕清之前,其情可知。结语沉郁婉致,发人深思。

  全词描景状物、雄浑壮伟,抒怀感事苍凉沉郁,用典自然贴切,全无斧斫痕迹,纵横捭阖,洒脱不羁。

赏析二:
钱塘江之潮,以农历八月十八日最为汹涌。乍来之时,远若素练横江,声如金鼓。近则亘如山岳,奋似雷霆。着一“奔”字,大潮之声势顿出。狂涛奔来,如千尺高山,令作者动魄。“着然”,本状皮骨相剥离之声,此处,形容观潮者心惊胆战,咋舌不已。首三句可谓先声夺入,突兀而来。
“似灵妃”二句,继续描写潮势,古人视钱塘江大潮为“海鳅之出人”、“神龙之变化”,更有许多传说。“灵妃”,指水中仙子;“神鱼”,当指鲛人,传说它会织绸子,眼泪滴下来都能变成珍珠。两句是说江中女神袅娜舒袖,频转秋伎,鲛人则挥动素练,翩翩起舞。作者颇谙节奏变化之法,此二句以舒缓出之,写得很美。浪涛总有谷、峰,此处之纡徐,正为逗出下面的急骤。冯夷为古代传说中的江河之神。“冯夷击鼓”,是状大潮的巨响,“白马来迎”,是说潮头如万匹白马乘风奔腾。然后以伍子胥、钱镠的故事,写怒潮那排山倒海之势胜于千军万马呐喊冲锋。“峥嵘甚”以下,又以雪山崩断、天河倾泻迸一步夸饰大潮的雄伟壮观,至此戛然煞住上片。上片全是景语,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过变“孤舟铁笛风清”句,变幻节奏,渐入慢拍,境界别开,流露出隐居避世的思想。《宋史·方技列传》载孙守荣曾遇异人,教以音律推五行之术,又授以铁笛。孙吹笛市中,其占卜之术极灵验。又宋朱熹《铁笛亭诗选序》云:“侍郎胡明仲尝与武夷山隐者刘君兼道游,刘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这句是说潮落之后,只身一人乘舟按笛,月明风清,做一个隐者,似可超脱了。又忽发奇想:若能乘搓而去,就更飘飘乎仙人也。“叹鲸鲵”二句又转,从虚幻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来。作者以鲸鲵喻指清征服者,这反映了作者的民族意识和故国之思。然后写戈船,《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臣瓒曰:“伍子青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由此二句推测,此词或写于作者出山之前。
“蟾徐正吐”以下,极写人们都很麻木,只有自己是清醒的。承上文,一方面是战船林立,气氛十分紧张;一方面又是月明夜稀,歌舞良宵,寻欢作乐的戏水儿童,游江的红男绿女,渔翁悠然横舟,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作者的焦灼和忧虑。这样写,便使词作超出了即景写潮、充其量发一点兴亡感慨的窠臼,表达出作者更为深切的也更为现实的忧患意识。
结句既是指静观的渔翁,更是指冷峻思索的作者,一种无可奈何的长吁短叹,不无自嘲语味。“观潮枚臾”,汉枚乘曾作《七发》,其中观潮一段,写得最为精彩;“论水庄生”,《庄子》中有《秋水》篇。作者以枚乘与庄子自喻,表现出内心出世与人世之间深不可解的矛盾。结句表面上看缺乏力度,实质上却露了心迹。这一笔还是沉至郁勃的。作者自己在思考,非以响亮作结,而以味厚收束,亦是别样经营。
全词描景状物、雄浑壮伟,抒怀感事苍凉沉郁,用典自然贴切,全无斧斫痕迹,纵横捭阖,洒脱不羁。



相关阅读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全诗赏析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名句及全文翻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的意思及全诗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意思及全诗

有帮助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