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1)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2)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柳下惠为士师,三黜,(3)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4)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诗歌首联交代了诗人与友人柳宗元怎样的人生境况。(3分) (2)诗中颈联是如何写两人分手时的情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3)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 (1)被贬远地十载,始得奉召还朝;再次贬放远地;友人分别在即。(每点1分) (2)典型景物衬托。看空中回雁,闻岸边猿啼,凄凉之景中烘托离别悲愁;视听结合,上句描绘诗人与友人站在荒郊看大雁消失,下句写正在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视听结合,意境凄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一“随”一“遇”,极目远望,“回雁”见行见逝,自己想随却不能随之,正在痛苦,却遇“断猿” 之声, 动作及心理描写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婉地传达出来了。(每点2分,两点4分) (3)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深情厚谊,与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对当政者的不满;对自己怀才不遇、忠而见弃的自嘲;思念故乡的愁苦。(一点1分) 二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因而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从虚实的角度,分析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什么样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 参考答案 1.CE(C不是与柳下惠齐名,而是与柳宗元齐名。不同年代的人不存在齐名的事,所以是借柳下惠代柳宗元,都姓柳;E反衬不对) 2.表达了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2分)桂江、连山是实有其山,但是他们“(经)过”是虚,桂江不经过连山(2分)作者设想别后两人隔山水相望(1分),长吟说尽相思(1)的情形。 译文 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简析 此诗是公元815年作者被贬赴任途中对其挚友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所作的深情回答。全诗结构严密紧凑,行文流畅,用典贴切自然,诗情厚重凝练,深切悲怨,动人心魄,感人肺腑,体现了作者与友人患难与共的真挚情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