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墙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 ①骎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②东君:司春之神。 ①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②本词的对比手法和起笔三句的炼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仕途不得志的苦闷(或老大无成的感伤)、游宦羁旅的孤独,永夜怀人的落寞情怀。 2.对比:从时间方面看,当年与如今对比;从形象方面看,“狂生”与“倦宦”对比,从心情方面看,“自负”与“幽恨”对比。三组对比写出了青春梦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自己浪迹天涯、无人倾诉的愁苦。 上片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廷的林带;天边,落日的余晖渐渐消逝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境界开阔,气象苍茫,于壮美之中透出一缕悲凉,发端即精彩不凡,镇住了台角。三句中,“络”、“沉”、“逦迤”等字锻炼甚工,是词眼所。“烟络横林”,如作“烟锁横林”或“烟笼横林”,未始不佳,但“锁”字、“笼”字诗词中用得滥熟,不及“络”字生新。且“锁”、“笼”均为上声,音低而哑,“络”为入声,短促有力,“烟”、“横”、“林”三字皆平,得一入声字乎其间,便生脆响,若换用上声字,全句就软弱了。“沉”定本是寻常字面,但用这里,却使连亘的山脉幻作了湖海波涛,固态呈现为流质;又赋虚形以实体,居然令那漫漶的夕曛也甸甸焉有了重量。至于“逦迤”,前人多用以形容山川的绵延不断,如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夫登东岳,然后知众山之逦迤也。”唐韦应物《澧上西斋寄诸友》诗:”清川下逦迤。“词人此处用”逦迤“来描写钟鼓声由远及近的迢递而至,这就写出了时间推移的空间排列,将听觉感受外化为视觉形象。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人世沧桑之感的词作。诗人仕途失意,游落江湖,追忆往日豪情,倾诉了徙怀壮志却请缨无路的悲愤心情,内容与作者另一首《六州歌头》词相近,但语判决书较隐晦,不如其苍凉激越,可能是贺铸词风转变不久后的作品。本词抒写羁旅漂泊之恨。上片写暮秋黄昏时的寂寞凄清,有声有色,下片开头回忆年轻时的自负,后几句是对大半生坎坷经历的喟叹,进而抒发情人之情,上片起首三句气象苍茫、字字精炼,壮美中透出一缕悲凉;下片结尾三句以健笔抒柔情,意境微妙,构想奇特。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赖明月”突然发奇想,绝望中转出“柳暗花明”之幻境:明月知我与恋人的旧游之处,就求明月伴云来,将梦去,让自己与恋人的梦境相逢,如晤巫山神女,倾诉羁旅悲秋之 “共苦”与“幽暗”。寄希望于梦幻,亦实可怜无奈也。整首词儿女、英雄之气兼备,不可多得。视野开阔,形声兼备。“流浪”三句一抑,概括写大半生浪迹天涯的生活。最后四句淡淡地抒发怀旧之感,怨而不怒,并无哀飒之感,故朱孝臧称此词“横空盘硬语”(《手批东山乐府》)。 此词咏游子愁思,羁旅行役。“天涯倦宦,岁华行暮”。上阕由黄昏的秋色秋声到晚间捣衣声,制造秋风苦人的氛围,以烘托飘泊者的悲秋嗟老之愁。下阕开头转忆青春时光,认为青春在我,不知爱惜,结果备受流浪之恼,孤独寂寞。“赖明月”以下自安,自慰,希望明月将我的梦魂带回到当年胜游之地。这根本不能实现的希望,只不过益增其凄楚而已。全词情景相生,内含神韵,耐人寻味。
|
||||||